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全文:
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玉毫
(1).指佛眉間白毫,佛教謂其有巨大神力。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金光絶見,玉毫遺覿。”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王琦 註:“《法華經》: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吒天。”
(2).指佛像。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僧正教》:“緘匿玉毫,封印金掌。”
(3).白毛。 明 王世貞 《趙承旨天閒五馬圖歌》:“玉毫如霜落勁刷,俶儻暫攝歸優遊。”
可見
可以看得見,可以知道
由此可見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迷方
(1).迷失方向。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一:“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 黃節 補註:“ 胡枕泉 曰:‘方,猶道也。’……此言迷道獨沉淪謬誤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雖有通才,迷方告控。” 周振甫 註:“ 唐 寫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元瓘》:“白晝如霧, 吳 師迷方,遂敗之。”
(2).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唐 皎然 《晚春尋桃源觀》詩:“全覺此身離俗境,玄機亦可照迷方。”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緣合》:“小妮喚名 慧月 ,生來有些劣撇,替人指點迷方,自己積成寃孽。”
李白名句,秋日登揚州西靈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