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章甫的《鹿角》
全文:
呦呦鳴鹿群,適意在林藪。
泉甘草豐茂,多力故能走。
一朝觸禍機,竟死誰人手。
割鮮登鼎俎,刺血置杯酒。
犄角未易棄,煮膠方術有。
汲江為浸漬,七日去粗垢。
大候三伏時,煎熬必甖缶。
色作琥珀紅,堅重如瓊玖。
補陽遂強骨,輕健還湛久。
殺身雖可憐,仁實存身後。
功能利生人,死且垂不朽。
悠悠肉食輩,亦愧此鹿否。
參考注釋
割鮮
(1).割殺畜獸。《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騖於鹽浦,割鮮染輪。” 呂向 註:“鮮,牲也。謂割牲之血染於車輪也。”《文選·張衡<西京賦>》:“割鮮野饗,犒勤賞功。” 張銑 註:“謂披破牲體以布賜士卒,割新殺之獸勞賞勤功。” 唐 李白 《幽州胡馬客歌》:“牛馬散北海,割鮮若虎餐。”《宋史·孟珙傳》:“ 珙 與射獵,割鮮而飲。”
(2).指剖魚。 宋 陳師道 《離潁》詩:“叢竹防供爨,池魚已割鮮。”
鼎俎
(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饗時陳置牲體或其他食物的禮器。《周禮·天官·內饔》:“王舉,則陳其鼎俎,以牲體實之。” 鄭玄 註:“取於鑊以實鼎,取於鼎以實俎。實鼎曰脀,實俎曰載。”《禮記·曾子問》:“ 曾子 問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陳,籩豆既設,不得成禮,廢者幾?’”
(2).泛稱割烹的用具。《韓非子·難言》:“上古有 湯 至聖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聖,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執鼎俎為庖宰,昵近習親,而 湯 乃僅知其賢而用之。” 唐 杜甫 《冬狩行》:“有鳥名鸜鵒,力不能高飛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必探求珍異,羅於鼎俎之前,競新其味。”
(3).割烹。《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於鼎俎。”《周書·晉盪公護傳》:“有 李安 者,本以鼎俎得寵於 護 ,稍被升擢,位至膳部下大夫。” 宋 葉適 《治勢上》:“雖然,鳥高飛於重雲之上,魚深游於潛淵之下,而皆不免有鼎俎之憂。”
刺血
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種苦行。《宣和遺事》前集:“﹝ 大觀 四年﹞禁燃頂、煉臂、刺血、斷指之類。”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后妃列女》:“ 唐 孝女 馮 氏……誓不嫁以奉母。母病篤,刲股治之不救。葬母,乃結草廬墓下,以供晨香夕燈,侍奉如生,又刺血書經,報劬勞之恩。”
杯酒
(1).一杯酒。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歡。”
(2).指飲酒。《新唐書·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盃酒間可解。”
章甫名句,鹿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