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袁說友的《送周可大守通州》
全文:
丈夫憂國如憂身,疴癢疾痛均傷生。
胸中百藥寒涼明,有疾一試真權衡。
我觀周郎真豪英,落落磊磊通而清。
少年志欲天不平,夜光無因匹夫驚。
萬卷堆胸兀相撐,尚論千載欣談兵。
不堪北首瞻神京,抵掌不平中屢鳴。
老來符竹疏新榮,捧檄正須堪一行。
舌翻袞袞傾波瀛,察譏之說何鏗鍧。
龍頭悅懌意若迎,領略健論心為傾。
朱轓好去方北征,黃堂暇日煩經營。
老狐戀戀巢穴成,兩雛競鬭夸紛爭。
料公志略須縱橫,邊塵一洗誅長鯨。
片言定可攻聊城,覆巢熏穴無餘氓。
牢盆細務毋太縈,簿書期會毋留情。
只今了卻功與名,大副昔年梁楚聲。
我來蹤跡水上萍,與公相望幾連甍。
交情契合逾弟兄,頡頏上下相嘲評。
有時立論披腹呈,彼此浩氣俱崢嶸。
公今事業行軒轟,我懷礧磈方聾盲。
願公不負忠與誠,歸來闊步名公卿。
願我百念一羽輕,公乎訪我惟岩耕。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老來
年老之後。 唐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詩:“童孺交遊盡,喧卑俗事牽。老來多涕淚,情在強詩篇。” 宋 陸游 《孤坐無聊每思江湖之適》詩:“老來閲盡榮枯事,萬變惟應一笑酬。” 明 劉昺 《憶秦娥》詞:“少年離別,老來依舊。”《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若不早為籌畫,到了那展轉不開的時候,還是請公公重作出山之計,再去奔走來養活你我呢?還是請婆婆摒擋薪水,受老來的艱窘呢?”
符竹
《漢書·文帝紀》:“﹝二年﹞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後因以“符竹”指郡守職權。 唐 劉禹錫 《蘇州謝上表》:“優詔忽臨,又委之符竹。” 宋 王禹偁 《謝除翰林學士啟》:“止期卜兆於松楸,再請効官於符竹,豈意未諧私願,俄辱殊恩,翻令朽退之身,亦預深嚴之地。” 明 張居正 《工科左給事中邱岳並妻敕命一道》:“夫古人不慕專城之柄,符竹之榮,而願出入禁闥者,為其身依清近,而雅言易聞也。”
新榮
新興繁榮。 李大釗 《“晨鐘”之使命》:“吾人須知吾之國家若民族,所以揚其光華於二十稘之世界者,不在陳腐 中華 之不死,而在新榮 中華 之再生。”
捧檄
東漢 人 毛義 有孝名。 張奉 去拜訪他,剛好府檄至,要 毛義 去任守令, 毛義 拿到檄,表現出高興的樣子, 張奉 因此看不起他。後來 毛義 母死, 毛義 終於不再出去做官, 張奉 才知道他不過是為親屈,感嘆自己知他不深。見《後漢書·劉平等傳序》。後以“捧檄”為為母出仕的典故。 唐 駱賓王 《渡瓜步江》詩:“捧檄辭幽徑,鳴桹下 貴洲 。” 南唐 伍喬 《送江少府授延陵後寄》詩:“束書西上謁明主,捧檄南歸慰老親。” 明 徐渭 《謝督府胡公啟》:“徒知母在而喜,頑然捧檄之情;務擬身教所先,遵以齊眉之敬。” 清 馮桂芬 《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 毛義 捧檄色喜,固以家貧親老。”
一行
(1) 一面;一邊。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2) 一經
一行作吏
(3) 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貧僧一行四人
袁說友名句,送周可大守通州名句
名句推薦
得麾邛江隈,雖遠愜所欲
榮咨道《詠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