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過的《寄沈仲居進三國志》
全文:
十年鉛槧鬢絲秋,獨抱成書四海游。
三國諸人應夢裡,一番公案又從頭。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鉛槧
(1).古人書寫文字的工具。鉛,鉛粉筆;槧,木板片。語出《西京雜記》卷三:“ 掦子云 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絶域四方之語。” 隋 江總 《皇太子太學講碑》:“外史所掌,廣內所司,靡不飾以鉛槧,雕以緗素,此文教之修也。”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一出:“因此遠拋鉛槧,專習韜鈐。” 清 王韜 《<法越交兵紀>序》:“ 嘯雲 遂日操鉛槧,記事陳詞。”
(2).指寫作,校勘。 唐 韓愈 《送無本師歸范陽》詩:“老懶無鬭心,久不事鉛槧。” 宋 陸游 《即事》詩:“所慚貪坐睡,鉛槧少新功。” 明 徐復祚 《紅梨記·路敘》:“ 漢 將日徵兵,有誰人問及鉛槧經生。” 郁達夫 《寄曼陀長兄》詩:“三年鉛槧貂裘敝,一服參苓痼疾深。”
(3).指文章,典籍。 唐 盧照鄰 《秋霖賦》:“別有東國儒生,西都才子,屋滿鉛槧,家虛儋石。” 宋 葉適 《次韻韓仲止》:“常日錐刀希 楚 富,千年鉛槧諱 丘 窮。” 清 曹寅 《送程吉士》詩:“自我離羣久廢學,嬾從鉛槧搜糟粕。”
鬢絲
亦作“鬂絲”。鬢髮。 唐 李商隱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詩:“心鐵已從乾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 明 李標 《寄懷無塵上人》詩:“蒲柳先衰感鬢絲,孤蹤不定益淒其。” 清 陶窳 《冬草》詩:“世態看蓬轉,孤心感髩絲。” 清 徐曼仙 《漫成》詩:“白到鬂絲羞鏡影,紅多血淚浣衣塵。” 戴望舒 《霜花》詩:“我靜觀我鬢絲的零落,於是我迎來你所裝點之秋。”
成書
(1).完整的書。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 子容 又圖其形制,著為成書,上之,詔藏於祕閣。”
(2).成為一部書。 魯迅 《<南腔北調集>題記》:“便名之曰《南腔北調集》,準備和還未成書的將來的《五講三噓集》配對。”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劉過名句,寄沈仲居進三國志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