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開水竹邊

陸游村居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村居》

全文:
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開水竹邊
造物與閒仍與健,鄉人知老不知年。
齋居每袖持螯手,妄想寧流見麴涎?昨夜小庭風露冷,菊花訊息已先傳。

陸游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陸游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開水竹邊書法作品欣賞
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開水竹邊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青藜

(1).指藜杖。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晝寢》詩:“井徑從蕪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觀潮夜歸示》詩之三:“ 阿宣 也鎖書堂去,獨曳青藜詠玉簪。”

(2).《三輔黃圖·閣》:“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授《五行洪範》之文。恐詞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後因以“青藜”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金蓮燭,祥光普照,喜得紅雲飛繞,依稀似對青藜耀。” 清 陳鵬年 《冬日感懷》詩:“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白*虎通》。”

(3).借指苦讀之事。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則得妻》:“衣冠俊雅,為姻親青藜拋下。”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何為潦倒、青藜筆硯。老大怕逢裘馬輩,顛狂合入煙花院。”

(4).借指讀書人。 明 夏完淳 《軍宴》詩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從 細柳 識軍威。”

氛埃

(1).污濁之氣;塵埃。《楚辭·遠遊》:“風伯為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 南朝 梁 沉約 《應王中丞思遠詠月》:“月華臨靜夜,夜靜滅氛埃。” 唐 杜甫 《渼陂行》:“主人錦帆相為開,舟子喜甚無氛埃。” 明 宋濂 《抱瓮子傳》:“非惟人隨流水而逝,異日凌霄之崇搆皆盪為氛埃。”

(2).借指塵世或俗念。 宋 陸游 《嚴君平卜台》詩:“先生久已蛻氛埃,道上猶傳舊卜臺。” 宋 陸游 《夜思》詩:“簿領沉迷無日了,試憑詩思洗氛埃。”

(3).比喻戰亂。 北周 庾信 《商調曲》:“君臣一體,可以靜氛埃;得人則治,何世無奇才。” 唐 胡曾 《獨不見》詩:“ 玉關 一自有氛埃,年少從軍竟未回。” 明 湯式 《一枝花·贈人》套曲:“露布飛馳 玉關 外,倒挽銀河下九垓,浄洗氛埃。”

白版

見“ 白板 ”。

開水

煮沸的水

竹邊

邊筍。竹鞭末端長出的筍。 清 厲筌 《事物異名錄·蔬穀上·筍》:“邊筍,即毛筍之旁出者。方荀盛時,生氣上升,筍皆豎生,氣既衰,根即橫生,盡其力可橫亘十餘丈,至地之邊際,與竹之長短相稱,謂之竹邊,故名邊筍。”

陸游名句,村居名句

詩詞推薦

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開水竹邊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