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廌的《華嚴庵》
全文:
人生奧區中,猶如繭中蠶。
欲窮無然心,足力有不堪。
終南有五虎,銜牙坐耽耽。
乃有忘軀人,臨穴已擬探。
干將古寶劍。
吹毛可揮{左金右函}。
亦有躁戾者,執刃求其鐔。
所得計所傷,膽潰心憂惔。
況夫愛見魔,悅如芻豢甘。
大士獨瞭然,白月沉珠潭。
獨造無僮僕,妙理去二三。
至哉天下樂,端默坐草庵。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獨造
獨創;獨到。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 嵇康 ﹞不事雕飾,想於文亦爾,如《養生論》、《絶交書》……獨造之語,自是奇麗超逸。覽之躍然而醒。” 清 管同 《祭檀默齋明府文》:“先生之文,其數萬千。意在獨造,不循古先。”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 蒿庵 曾謂余云:‘ 唐 以後詩, 元 以後詞,必不可入目,方有獨造處。’此論甚精。” 梁啓超 《論宗教家和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 康南海 ,若 譚瀏陽 ,皆有得於佛學之人也。兩先生之哲學固未嘗不戞戞獨造,淵淵入微,至其所以能震撼宇宙……仍恃宗教思想之為之也。”
僮僕
僕人
僮僕歡迎。——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清· 張廷玉《明史》
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李廌名句,華嚴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