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虞世南的《奉和幸江都應詔》
全文:
南國行周化,稽山秘夏圖。
百王豈殊軌,千載協前謨。
肆覲遵時豫,順動悅來蘇。
安流進玉軸,戒道翼金吾。
龍旂煥辰象,鳳吹溢川塗。
封唐昔敷錫,分陝被荊吳。
沐道鹹知讓,慕義久成都。
冬律初飛管,陽鳥正銜蘆。
嚴飆肅林薄,曖景澹江湖。
鴻私浹幽遠,厚澤潤凋枯。
虞琴起歌詠,漢築動巴歈。
多幸沾行葦,無庸類散樗。
參考注釋
多幸
(1).猶僥倖。《左傳·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諺曰:‘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宋書·沉慶之傳》:“上逼令作詩…… 慶之 口授之曰:‘微命值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崗。辭榮此聖世,何媿 張子房 。’” 南朝 梁 丘遲 《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詔詩》:“小臣信多幸,投生豈酬義。”
(2).猶慶幸。客套話。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緣昨到來,未獲參謁,儻能暫垂見過,實為多幸。”《水滸傳》第二二回:“ 柴大官人 見了 宋江 ,拜在地下,口稱道:‘端的想殺 柴進 ,天幸今日甚風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多幸!’”
(3).多所偏愛。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將失》:“廿曰,多幸,眾怠,可敗也。”整理小組註:“幸,偏愛。”
行葦
路旁的蘆葦。《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按,古文 毛 序以為泛言 周 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遺說則以為專寫 公劉 的仁德。後遂用為仁慈的典實。多用於稱頌朝廷。 漢 班彪 《北征賦》:“慕 公劉 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 晉 慧遠 《答何鎮南》:“上極行葦之仁,內匹 釋迦 之慈。”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況我國家仁敷行葦,澤霈漏泉。”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宗室宴》:“ 乾隆 甲子,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 豐澤園 ,更其殿名 惇敘殿 ,以示行葦燕毛之意。”
無庸
毋庸;無須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散樗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辭。語本《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應詔》:“多幸霑行葦,無庸類散樗。”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賓王 散樗易朽,蟠木難容。” 明 屠隆 《綵毫記·歸隱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隱志不堅,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負媿良多。”
虞世南名句,奉和幸江都應詔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東郊晚步用羅季作先輩韻
王琅〔明代〕晚年無好步,出郭祇心傷。行陌多蒿草,高原無白楊。一溝通劍水,百道折循梁。東望愁雲切,誰憐麥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