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淳的《頌古》
全文:
昨日定今日不定,正令已行皆逐正。
卓下靈山皂纛旗,百萬麾軍皆乞命。
參考注釋
靈山
(1).道家指 蓬萊山 。《文選·左思<吳都賦>》:“巨鼇贔屓,首冠 靈山 。” 呂向 註:“ 靈山 ,海中 蓬萊山 。”
(2).指傳說中的 崑崙山 曾城 。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若夫 曾城 ,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 靈山 ,有愛嘉名。” 逯欽立 校註:“ 靈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崑崙山 。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 靈山 紀地德,地險資岳靈。” 鍾山 , 崑崙山 的別名。參見“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聖地 靈鷲山 的簡稱。 南朝 齊 王融 《淨行詩》之五:“朝游浄國侶,暮集 靈山 羣。”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 彭澤 因家凡幾世, 靈山 預會是前生。”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既到 靈山 ,豈可不朝我佛。” 趙朴初 《訪雲岡石窟及華嚴寺》詩:“彷彿 靈山 集海會,弟子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悲或欣然。”原註:“ 靈山 ,即 靈鷲山 ,佛説法處。”
(5).道書所稱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饒縣 北。《雲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靈山 在 信州 上饒縣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上饒縣》:“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郡之鎮山也。”
(6).指有靈應的山。《雲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舊壤,境帶靈山,自狩 巴 梁 ,屢照感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七九:“急報東方兩星使,靈山吐溜為糧船。”
(7).對山的美稱。 唐 劉斌 《詠山》:“靈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蓋 雲陰遠, 香爐 煙氣多。”
皂纛
亦作“皁纛”。古代用黑色絲織物制的軍中大旗。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旗旐采章·皂纛》:“《宋朝會要》曰:‘皂纛本 後魏 纛頭之制, 唐 衛尉纛居其一,蓋旄頭之遺像。’” 宋 曾鞏 《曉出》詩:“曉出城南羅卒乘,皁纛朱旗密相映。”
百萬
(1)
(2) 一百個萬;一千個千,實數
(3) 虛指,言數量極多
伏屍百萬。——《戰國策·魏策》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三國志·諸葛亮傳》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麾軍
指揮軍隊。《梁書·韋叡傳》:“ 叡 乘素木輿,執白角如意,麾軍一日數合。”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公以白羽麾軍,朱絲度水。”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 蕭舜凱 《讀<周勃傳>》詩云:‘軍門一入仗天戈,便合麾軍作 漢 歌。’”
乞命
(1).請求寬宥生命。 漢 牟融 《理惑論》:“ 武王 居病, 周公 乞命, 仲尼 有疾, 子路 請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寧寺》:“ 永安 年中, 胡 殺豬,豬忽唱乞命,聲及四鄰。”《三國演義》第二八回:“ 郭常 之子拜伏乞命, 關公 曰:‘吾看汝父之面,饒你性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馬介甫》:“婦叩頭乞命,但言知悔。”
(2).請求命令。《明史·左懋第傳》:“必用臣經理,則乞命 弘范 同 紹愉 出使,而假臣一旅,偕 山東 撫臣收拾 山東 以待。”
釋德淳名句,頌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