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石延年的《籌筆驛》
全文:
漢室虧皇象,乾坤未即寧。
奸臣與逆子,搖岳復翻溟。
權表分江域,曹袁斗夏垌。
虎奔鹹逐逐,龍臥獨冥冥。
從眾非無術,欺孤乃不經。
惟思恢正道,直起復炎靈。
管樂韜方略,關徐駭觀聽。
一言俄遻至,三顧已忘形。
南既清蠻土,東期赤魏廷。
出師功自著治國志誰銘。
歷劫兵如水,臨秦策若瓴。
舉聲將潰虜,橫勢欲逾涇。
仲達恥巾幗,辛毗嚴壁扃。
可煩親細務,遽見墮長星。
戰地悲陵谷,來賢賞德刑。
意中流水遠,愁外舊山青。
想像音徽在,侵尋毛骨醒。
遲留慕英氣,沉歡撫青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想像
構想
把原子專家們想像成長鬍子的老頭
音徽
(1).指琴上供按弦時識音的標誌。亦指琴或樂曲。 南朝 宋 謝靈運 《君子有所思行》:“長夜恣酣飲,窮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詔書》:“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選·王儉<褚淵碑文>》:“風儀與秋月齊明,音徽與春雲等潤。” 李善 註:“音徽,即徽音也。” 張銑 註:“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劉禹錫 《彭陽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吳門 ,相去迥遠,而音徽如近。”
(4).猶音訊;書信。《文選·陸機<擬庭中有奇樹>詩》:“歡友蘭時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註:“音徽,言文章、書信。” 前蜀 魏承班 《謁金門》詞:“雁去音徽斷絶,有恨欲憑誰説。”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出山》:“十年來, 河 隴 路斷, 松潘 圍逼,至今三君音徽斷絶。”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毛骨
(1).毛髮與骨骼。 唐 劉禹錫 《桃源行》:“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宋 蘇舜欽 《演化琴德素高因為作歌以寫其意雲》:“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陸游 《夜汲井水煮茶》詩:“肺腑凜清寒,毛骨亦蘇省。”
(2).謂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下》:“ 祖士少 風領毛骨,恐沒世不復見如此人。”《晉書·元帝紀》:“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韋莊 《寄薛先輩》:“不説文章與門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石延年名句,籌筆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