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聞易五羖,三士空傳殺二桃

秦觀漫郎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秦觀的《漫郎》

全文:
元公機鑒天所高,中興諸彥非其曹。
自呼漫郎示真率,日與聱叟為嬉遨。
是時胡星殞未久,關輔擾擾猶弓刀。
百里不聞易五羖,三士空傳殺二桃
心知不得載行事,俛首刻意追風騷。
字偕華星章對月,漏泄元氣煩揮毫。
猗玕春深茂花竹,九疑日暮吟哀猱。
紅顏白骨付清醥,一官於我真鴻毛。
乃知達人妙如水,濁清顯晦惟所遭。
無時有祿亦可隱,何必龕岩遠遁逃。

秦觀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五羖

見“ 五羖大夫 ”。

三士

(1).指 春秋 晉 之 狐偃 、 趙衰 、 賈佗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文公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 宋 馬永易 《實賓錄·三士》:“ 晉公子 有三士足以上人……三士,謂 狐偃 、 趙衰 、 賈佗 。”

(2).指古之 許由 、 巢父 、 池主 三隱者。《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三國 魏 曹植 《許由巢父池主贊》:“ 堯 禪 許由 , 巢父 是恥。穢其圂聽,臨河洗耳。 池主 是讓,以水為濁。嗟此三士,清足厲俗。”

(3).指 春秋 齊 之 公孫接 、 田開疆 、 古冶子 。三人勇而無禮, 晏子 認為將危害國家,準備除掉他們,請 景公 賜三人二桃,論功而食。三人相爭不下,皆不食桃,自剄死。事見《晏子春秋·諫下二四》。 三國 蜀 諸葛亮 《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元 張可久 《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曲:“殺三士,因二桃,不如 五柳 莊前臥。”

二桃

二個桃子。 春秋 時, 齊 相 晏嬰 以二桃賜三勇士,使其爭功而先後自*殺。 唐 李白 《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壯士, 齊 相殺之費二桃。” 明 陳子龍 《贈孫克鹹》詩:“軒冕甘為五鼎烹,壯士翻為二桃棄。”參見“ 二桃殺三士 ”。

秦觀名句,漫郎名句

詩詞推薦

百里不聞易五羖,三士空傳殺二桃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