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頌的《和丘與權秘校詠寶寄林成之進士》
全文:
天下豈無寶,此寶常曠乏。
渾然肖天質,不與璆璠雜。
萬產蓄精粹,百靈常護押。
天王得而興,人事留豈盍。
問將安所施,邦國憑鎮壓。
問誰能為售,靡物可酬答。
孰嗟道不行,將以補千衲。
孰憂大廈摧,用以支眾庘。
在昔夏及周,相繼登天榻。
搜尋罄寰瀛,異物悉歸狎。
萬玉會諸塗,九鼎安於郟。
人神為交歡,海岳在呼欱。
無遠不奔趨,無強不折拉。
區區霸者君,猶能救收扱。
譬夫至音奏,所聽才鞺鞳。
晉強由一戰,齊盛成九合。
小邦願輸幣,鄰境求盟歃。
至寶既見用,光價日以洽。
豈若秦與趙,爭璧相蹂踏。
其下數十代,交攻事矛甲。
用舍亦異道,盛衰勢相沓。
得之權綱震,失之基本塌。
吾君系皇統,威稜海隅匝。
大器固神扃,眾奇萃緹匣。
山瑰及海靈,盡獲諸羅罨。
揀金磧礫中,或不間砂鑞。
求珠淵泉底,或見取{外廣里上卑下兩蟲}蛤。
珉石尚珍藏,理寧斥珪玾。
其間偶棄遺,誠堪為嗟{左甲右欠}。
或是選擇殊,非由道路狹。
淵哉二君言,相投予意恰,誰能借其辯,九重貢君闔。
上以啟聰明,次以廣開納。
冀於涓塵中,收拾秘箱笈。
明時寧自疑,本無雙刖法。
參考注釋
萬玉
(1).指百官。 唐 高若思 《勸封禪表》:“徵萬玉以警途,詔八神而弭策。” 唐 張說 《奉和聖制爰因巡省途次舊居應制》:“警蹕干戈捧,朝宗萬玉趨。”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看奎光飛躔紫宮,光搖萬玉班中。”
(2).比喻眾多色澤如玉之物。 宋 王安石 《甘棠梨》詩:“愛其凌秋霜,萬玉懸磊砢。” 宋 真德秀 《陳慧父竹坡詩稿》:“萬玉兮森森,清風兮滿林。”
九鼎
(1)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徵國家政權
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後來用九鼎比喻言語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蘇頌名句,和丘與權秘校詠寶寄林成之進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