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襄的《會亭遇資政孫公赴闕公致仕已七年時召歸將有》
全文:
志節雖落落,不能無謗毀。
壯年自雄豪,末路遽顛委。
眾口方叢嘈,即欲置之死。
公嘗為大臣,沈冤不辯理。
恭惟仁宗聖,散地而後已。
新治甬上居。
閒逸安暮齒。
恭惟今天子,繼照明鑑是。
問公何處在,勉哉為予起。
使者臨其門,將駕不容俟。
滔滔汴流急,行舟姑少止。
長堤榆柳深,夜涼襟帶褫。
語終求其要,茲事殊可喜。
朝廷英俊林,豈無人器使。
謂公先帝臣,擢任刷前恥。
惟公體上意,畢力荷恩紀。
富貴安足論,清心寂如水。
古人老益壯,忠義在所指。
況復活千載遇,功名邁良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大臣
受國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腦委託管理一個部門的君主國家的高級官員
趙王與大將軍 廉頗諸大臣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沈冤
亦作“沉冤”。謂難以辯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 唐 李涉 《與弟渤新羅劍歌》:“ 雷煥 張華 久已無,沉冤知向何人説?” 宋 張商英 《鄂州謝上表》:“雖有沉冤,莫能往愬。”《老殘遊記》第十八回:“職員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銀子聽憑大人發落。” 柳亞子 《吊鑑湖秋女士》詩:“憑君莫把沉冤説,十日 揚州 抵得無?”
辯理
申辯,申理。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審盜》:“至於盜之仇恨,貧無錢買,捕役又加拷逼,認寫上道情形,方冀到官辯理;無如惡盜鐵口硬證,問官尤指為狡賊,非嚴刑不招,夾棍邊槓,緊攏狠敲,彼非石骨銅筋焉,有不滿口招承者乎?”
蔡襄名句,會亭遇資政孫公赴闕公致仕已七年時召歸將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