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北窗三友》
全文:
今日北窗下,自問何所為。
欣然得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舉酒,酒罷輒吟詩。
三友遞相引,循環無已時。
一彈愜中心,一詠暢四肢。
猶恐中有間,以酒彌縫之。
豈獨吾拙好,古人多若斯。
嗜詩有淵明,嗜琴有啟期。
嗜酒有伯倫,三人皆吾師。
或乏儋石儲,或穿帶索衣。
弦歌復觴詠,樂道知所歸。
三師去已遠,高風不可追。
三友游甚熟,無日不相隨。
左擲白玉卮,右拂黃金徽。
興酣不疊紙,走筆操狂詞。
誰能持此詞,為我謝親知。
縱未以為是,豈以我為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師
(1). 北魏 以後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見《通典·職官一》。 唐 竇常 《奉賀太保岐公》詩:“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金史·百官志一》:“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皆正一品,師範一人,儀刑四海。”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雲在斗柄東,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師。”
(3).三國的軍隊。《左傳·隱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 杜預 註:“三國之軍在 戴 ,故 鄭伯 合圍之。”
(4).佛教語。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師和教授師。 唐 道宣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之三:“若論發戒功,與三師齊德,何為不請之乎?可準三師而請。”參見“ 三師七僧 ”。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白居易名句,北窗三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