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曹剛》
全文:
大弦嘈囋小弦清,噴雪含風意思生。
一聽曹剛彈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一聽
(1).一一傾聽。《韓非子·八經》:“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結智,一聽而公會。” 陳奇猷 集釋:“《內儲説上篇》‘一聽’節: 齊湣王 聽竽,好一一聽之。是一聽,即一一聽之。一一聽之者,謂分離各言事者而聽其各別之言,蓋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
(2).初聽。 南朝 齊 謝朓 《冬緒羈懷》詩:“一聽春鶯喧,再視秋鴻沒。” 宋 蘇軾 《南堂》詩之三:“一聽南堂新瓦響,似聞東塢小荷香。”
(3).完全聽憑。《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下》:“如願出家受戒者,皆須赴闕比試藝業施行,願歸俗者一聽自便。” 梁啓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無國會而一聽現政府之實行姿虐,不負責任,則有死無生,其勢已洞若觀火。”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今姑且寄奉,可用與否,一聽酌定。”
(4).指完全聽信。《三國演義》第四四回:“今 曹操 驅眾南侵,和與戰二策,主公不能決,一聽於將軍。”
薄媚
(1).淡雅嬌媚的樣子。 唐 章孝標 《貽美人》詩:“諸侯帳下慣新妝,皆怯 劉 家薄媚娘。” 前蜀 王衍 《甘州曲》:“畫羅裙,能解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淪落在風塵。” 宋 黃庭堅 《清平樂》詞:“舞回臉玉胸酥,纏頭一斛明珠。日日 梁州 薄媚,年年金菊茱萸。”
(2).詈詞。意為放肆、搗蛋等。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薄媚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唐 張鷟 《遊仙窟》:“可憎病鵲,夜半驚人;薄媚狂雞,三更唱曉。”《敦煌變文集·燕子賦》:“鳳凰當處分:‘二鳥近前頭!不言我早悉,事狀見嘍嘍。薄媚黃頭鳥,便漫説緣由;急手還他窟,不得更勾留。’”
(3). 唐 教坊曲調名, 宋 因襲之。 唐 劉禹錫 《曹剛》詩有“一聽 曹剛 彈《薄媚》”之句。 宋 董穎 有《薄媚·西子詞》,曲詞今猶存。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不合
(1).違背;不符合。 漢 劉向 《九嘆·遠逝》:“惜往事之不合兮,橫 汨羅 而下濿。” 宋 司馬光 《文中子補傳》:“發端唱導者非二家之罪而誰哉?此皆議論不合於聖人者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四章:“總之,不合社會的標準就是了。”
(2).不和。《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不想 安綿 兵備道與 聞參將 不合。”
(3).不應當;不該。《後漢書·杜林傳》:“臣愚以為宜如舊制,不合翻移。” 五代 許岷 《木蘭花》詞:“當初不合儘饒伊,贏得如今長恨別。”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三出:“小的不合叫那會篆刻的人,照依那關防刻一個小記印兒。” 清 孫枝蔚 《代書寄呈大兄伯發》:“吾家本素封,不合輕犁鋤。”
京城
指國都
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劉禹錫名句,曹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