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御湖雨泛(六月十二日)·其二》
全文:
配藜茗邈颯煙篷,一片新荷白打紅。
難倩秀王孫把筆,當前寫出水晶宮。
參考注釋
配藜
分散貌。《文選·揚雄<甘泉賦>》:“樵蒸昆上,配藜四施。” 李善 註:“ 張晏 曰:‘配藜,披離也。’言燔燎之盛,故樵蒸之光同上,而披離四布也。”
茗邈
高貌。《文選·張協<七命>》:“搖刖峻挺,茗邈苕嶢。” 李善 註:“茗邈,高貌也。”
煙篷
亦作“煙篷”。1.指出沒煙波的船隻。 宋 范成大 《送陸務觀歸會稽》詩之一:“寳馬天街路,煙篷海浦心。”
(2).安在船尾燒飯處的船篷。《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浦 掮著行李,走到船尾上。船家……把他安在煙篷底下坐。”
(3).內河小火輪客艙上面的地方。只能躺著或盤腿而坐,票價較廉。《負曝閒談》第十七回:“老人家是省儉慣的,只趁煙篷。” 郭沫若 《水平線下·到宜興去》:“誰知走上船來一看,所謂煙篷是坐在船篷上幾乎連腰不能伸的一種坐位,頭上還頂著一道布篷。”
一片
(1).數量詞。用於平而薄的東西。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 李陵 ﹞令軍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後漢書·周燮等傳序》:“﹝ 閔仲叔 ﹞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 元 張養浩 《游香山》詩:“寶剎千間窮土木,殘碑一片失 遼 金 。”
(2).數量詞。用於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蕩寇志》第八六回:“只見 永清 的後面一層人霍地分開,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澤*東 《浪淘沙·北戴河》詞:“ 秦皇島 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楊朔 《中國人民的心》:“嶺腳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龍潭池 。”
(3).數量詞。用於呈片狀或連線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銘》:“瑞雪一片,仙童兩人。”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春日游鏡湖鄉人請賦山陰風物遂作四絕句》之二:“東風忽送笙歌近,一片樓臺泛水來。”
(4).數量詞。用於瀰漫散布的景色、氣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詩:“澗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三:“ 長安 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宋 方岳 《山居》詩:“我愛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遠方的天邊有一片紅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動,那是 南京路 一帶霓虹燈光的照耀。”
(5).數量詞。用於集聚在一起的聲音。 宋 朱淑貞 《元夜》詩之一:“一片笑聲連鼓吹,六街燈火麗昇平。”《水滸傳》第三三回:“ 花榮 一片聲叫道:‘我得何罪?’”《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慌慌張張爬到牆上,踹的那瓦一片山響。” 劉賓雁 《在橋樑工地上》:“水下,破*碎*機加快了鑿岩速度,響聲連成一片。”
(6).數量詞。用於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詞:“一片 宋玉 情懷,十分 衛郎 清瘦。”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則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腸,在這功名之上。”《西遊記》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誠, 雷音 只在眼下。” 顧笑言 《你現在想什麼》十三:“老伴還真沒有辜負了 烏長青 的一片心愿。”
(7).數量詞。用於文字、語言。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義,自做一片文字。”《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 十三妹 聽了 鄧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著勸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麼談吐來。”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二回:“ 樺林霸 隨手研墨蘸筆,鋪開一張大紙,寫了一片字交給 康順風 。”
(8).整片;整體。《陸象山語錄》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渾然一片。”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靜坐用功,頗覺此心收斂,遇事又斷了,旋起箇念頭去事上省察,事過又尋舊功,還覺有內外,打不作一片。” 毛澤*東 《堅持艱苦奮鬥,密切聯繫民眾》:“在戰時,要密切聯繫民眾,要官兵打成一片,軍民打成一片。”
白打
(1).古代蹴踘戲的一種形式。 唐 王建 《宮詞》之八一:“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 明 高明 《琵琶記·牛氏規奴》:“白打從來逞藝,官場自小馳名。” 明 王志堅 《表異錄·言動》:“白打,蹴踘戲也。兩人對踢為白打,三人角踢為官場。” 清 周亮工 《寒食詩話樓感懷》詩之三:“令節空傳舊綵毬,詞人蹤跡此高樓……幕府健兒猶白打,上河士女幾千秋。”
(2).徒手相搏之戲。即拳術。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兵器》:“白打即手搏之戲……俗謂之打拳。 蘇州 人曰打手,能拉人骨至死。”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武藝十八般,而白打居一焉。” 清 周亮工 《閩小記·白打》:“予謂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懷伯兄五十韻》:“野寺青精飯,江湖白打錢。”參見“ 拳術 ”。
(3).自製的火槍。《詩刊》1977年第10期:“牧場上要提防豺狼,牧羊人肩不離白打。” 楊賦 註:“白打,自製的火槍。”
乾隆名句,御湖雨泛(六月十二日)·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