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次韻聞復湖上秋日六言·其十》
全文:
可怪狙公巧黠,猶迷暮四朝三。
老我身如枯櫱,兀然不動幽岩。
參考注釋
可怪
令人詫異。《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劉將軍 生平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 宋 蘇軾 《上韓太尉書》:“士大夫皆自洗濯磨淬,戮力於王事,而不敢為非常可怪之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慢》詞:“可怪近來,傳語也無箇。”
狙公
古代喜養猿猴者。《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 陸德明 釋文引 崔譔 曰:“養猨狙者也。”《列子·黃帝》:“ 宋 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羣。” 張湛 註:“狙公,好養猿猴者,因謂之‘狙公’也。”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同谷縣作歌》之一:“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明 唐寅 《桃花庵與祝允明黃雲沉周同賦》詩之一:“燕婢泥銜紫,狙公果獻紅。” 梁啓超 《論剛毅籌款事》:“狙公飼狙,朝三暮四,其伎倆何以異是。”
巧黠
狡黠;滑頭
暮四朝三
(1).《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 宋 辛棄疾 《洞仙歌》詞:“悠悠今古事。得喪乘除,暮四朝三又何異。”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賓白》:“其實‘尖新’即是‘纖巧’,猶之暮四朝三,未嘗稍異。”
(2).比喻反覆無常。 宋 樂史 《綠珠傳》:“至有享厚祿,盜高位,亡仁義之性,懷反復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務,節操反不若一婦人,豈不愧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媒妁之言》:“婚姻簿中應細覽,俺姐姐只解清談,陪不得尋常俗物胡淫濫,使不著暮四朝三。”
釋道潛名句,次韻聞復湖上秋日六言·其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