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京師得雨志懷》
全文:
北省春率旱,十歲九憂常。
今年誠厚幸,值我巡南邦。
奏書每開讀,頻報甘膏滂。
大抵符旬期,雨後即宜暘。
二麥可冀收,黍禾苗俱長。
齊魯一律然,額手為民慶。
惟是西南鄙,仍多沮洳鄉。
荊山亟疏治,積水奈汪洋。
所涸未及半,播種不可望。
為此弗寧居,更籌救民方。
喜音復北來,二寸沃綠秧。
驚慰繼以疑,行看懷新良。
憂喜總因農,憂多喜每忘。
嗟此兩鬢間,安得不點霜。
參考注釋
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疏治
疏導治理。《宋史·河渠志五》:“ 神宗 熙寧 元年, 河水 漲溢,詔都水監、 河北 轉運司疏治。”《元史·河渠志二》:“委官相視,疏治 運河 。”
積水
(1) 指由於堵塞或未能排除而積聚的水
(2) 空腔器官內積聚液體而膨脹
汪洋
(1) 形容水勢浩大,寬廣無邊
(2) 形容人的氣度寬宏或文章氣勢磅礴
乾隆名句,聞京師得雨志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