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千尺雪歌再疊舊韻》
全文:
物無妍媸貴已有,譬之雞口與牛後。
趙家寒山雖鼻祖,豈似奔川帶我牖。
落葉雨如散天花,八功德水無更加。
湱然淨練掛千尺,披圖仿佛荊關家。
乾林一色皆凝素,雪耶聲胡作英頀。
聞觀寂復似無聲,妙覺都來歸靜悟。
時為渟注時潺湲,對我邇年幾往還。
如斯逝者曾不改,依然沙渚縈雲灣。
枕流靜室瀟而灑,影漾蜃窗光上下。
清機颯景湊秋深,興來恰當吟篇把。
宗蒼吳人還寫吳,盤山吾亦規摹夫。
春卿點筆繪西苑,學士實則圖斯區。
四卷匣庋伴竹爐,一覽備悉事創吾。
風在林端月在湖,取之無盡何同殊。
參考注釋
妍媸
同“ 妍蚩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宋 蘇軾 《影答形》詩:“妍媸本在君,我豈相媚悅。” 清 趙翼 《鄉試屆期分遣兒孫赴試》詩:“科場得失原靡定,文字妍媸要共觀。” 茅盾 《子夜》八:“他( 馮雲卿 )轉臉仔細看著女兒,似乎把想像中的 劉玉英 和眼前的他的女兒比較妍媸。”
譬之
謂把它比方作。《論語·子張》:“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之 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 唐 韓愈 《太學生何蕃傳》:“譬之水,其為澤,不為川乎!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雞口
(1).雞喙。《史記·蘇秦列傳》:“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異於牛後乎?” 張守節 正義:“雞口雖小,猶進食;牛後雖大,乃出糞也。”
(2).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游詩·任詩》:“甘閒在雞口,不貴封龍額。” 明 楊慎 《丹鉛雜錄·黃滔律賦》:“無名氏作《孟嘗君夜度函谷賦》:‘嘆 秦 關之百二,難騁狼心;笑 齊 客之三千,不如雞口。’亦可喜也。” 清 鈕琇 《觚賸·七月天》:“豈雞口之福難消,畢竟因差果錯;乃牛後之羞旋至,大似谷震鐘鳴。”
牛後
牛的肛*門。比喻處於從屬地位。《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鷄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以異於牛後乎?”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那能作牛後,更擬助洪基。” 清 汪懋麟 《除夕前三日陳學士招飲寓齋》詩:“低眉望牛後,徒為志士譁。” 章炳麟 《雜感》詩:“寧為牛後生,毋為鷄口*活。”
乾隆名句,千尺雪歌再疊舊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