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聞孤鸞別鶴之清調,琅然出幽谷之谽谺

王樵題彈琴峽(峽在居庸關。使代,嘉靖庚戌)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樵的《題彈琴峽(峽在居庸關。使代,嘉靖庚戌)》

全文:
邊城春色晚,四月柳含芽。
不入居庸道,安知有落花。
澗水清淺流,高低繞人家。
忽聞孤鸞別鶴之清調,琅然出幽谷之谽谺
水石自成音,穆如風中琴。
聽無用於鍾期,巧無施於伯牙。
洗我客愁盡,因之髮長嗟。
大都商旅來如市,雄邊羽檄紛如麻。
高風撼地白日黯,夢魂不定聽胡笳。
皆言此地即堪愁,不到邊庭鬢欲華。
孰有幽泉不改音,喬木四時山自嘉。
乃知桃花源,何必武陵涯。

王樵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孤鸞

(1).孤單的鸞鳥。比喻高人隱士。 南朝 梁 江淹 《贈煉丹法和殷長史》:“譬如明月色,流采映歲寒。一待黃冶就,青芬遲孤鸞。”

(2).孤單的鸞鳥。比喻失去配偶或沒有配偶的人。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二二:“抱松傷別鶴,向鏡絶孤鸞。”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竹死城崩, 杞 婦 湘 妃之怨。” 宋 張先 《卜運算元》詞:“臨鏡無人為整裝,但自學孤鸞照。” 明 張珽 《龍膏記·空訪》:“長垂天幔孤鸞舞,旋炙銀笙雙鳳語。” 清 李漁 《意中緣·誑姻》:“多應是犯孤鸞,紅顏數奇。”參見“ 孤鸞照鏡 ”。

(3).琴曲名。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五:“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宋 蘇軾 《歐陽晦夫惠琴枕》詩:“《孤鸞》、《別鵠》誰復聞,鼻息齁齁自成曲。”

別鶴

(1).即《別鶴操》。 南朝 齊 謝朓 《琴》詩:“是時操《別鶴》,淫淫客淚垂。” 明 劉基 《獨不見》詩:“有人抱瑟上高閣,坐對粧臺彈《別鶴》。”

(2).喻離散的夫婦。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三:“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間之別鶴。”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竹死城崩, 杞婦 湘妃 之怨。”

清調

漢 代樂府《相和歌》的曲調之一,與平調、瑟調合稱三調,也稱清商三調。後亦指清雅的樂曲。《魏書·段承根傳》:“思樂哲人,靜以鎮躁。藹彼繁音,和此清調。”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於家琵琶》:“今宵萬籟俱寂,清調遠聞,恍出吾姬之手,不勝悲痛。”參見“ 清商樂 ”、“ 清商三調 ”。

琅然

聲音清朗貌。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宋公垂 ﹞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 元 同恕 《良夜》詩:“琅然一曲發清商,門外踉蹌舞山鬼。”《明史·周順昌傳》:“﹝旂尉﹞大呼:‘囚安在?’手擲鋃鐺於地,聲琅然。”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張慧仙寄外詩記》:“琅然對答,聲若洞簫。”

出幽

猶言出谷。 孫中山 《祭革命死義諸烈士文》:“去秕與螙,不盡不休,噓枯植弱,俾之出幽。”參見“ 出谷 ”。

谽谺

(1).山谷空曠貌。 唐 盧照鄰 《五悲·悲昔游》:“當谽谺之洞壑,臨決咽之奔泉。” 清 厲鶚 《二月十七日重遊洞霄宮探大滌洞天》詩:“穿盡幽篁履苔石,驚見谽谺洞門坼。”參見“ 谽呀 ”。

(2).山石險峻貌。 唐 獨孤及 《招北客文》:“其北則有劒山巉巉,天鑿之門,二壁谽谺,高岸嶙峋。” 清 金志章 《鈐山行》:“ 鈐山 四繞青谽谺, 袁江 一綫盤脩虵。”

(3).猶閃爍。 唐 杜甫 《柴門》詩:“長影沒窈窕,餘光散谽谺。” 清 趙執信 《平度州道中望東北諸山》詩:“臺閣嵯峨布空曲,浮金炫碧生谽谺。”

(4).中空貌。 清 史夔 《弘濟寺》詩:“戌削寒侵袂,谽谺樹隱門。” 清 譚嗣同 《城南思舊銘並敘》:“加北俗多忌,厝棺中野,雨日蝕漏,谽谺洞開。”

王樵名句,題彈琴峽(峽在居庸關。使代,嘉靖庚戌)名句

詩詞推薦

忽聞孤鸞別鶴之清調,琅然出幽谷之谽谺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