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擬古詩三十首·其十四·劉越石(扶風歌)琨》
全文:
西京舊帝都,扶風拱黃圖。
昔為繁華里,今為禾黍墟。
金張貴既歇,鄒枚文亦忽。
惟有金銅仙,流淚辭漢月。
僕夫秣我馬,家人送我行。
客途始於此,據鞍且復停。
四顧何所往,吾意方茫茫。
涼秋多悲風,偏拂征人裳。
放馬蘼蕪坡,散步松楸下。
拾得酇侯名,未央前殿瓦。
帝業尚如此,何況蓬茨間。
憤緒填胸臆,欲語哽不言。
悲傷令人老,棄置勿復道。
瞥電能幾時,成名苦不早。
蠖屈以求信,龍蟄以存身。
至今西山下,幾見餓死人。
利獲害每隨,失暫得亦恆。
請聽扶風歌,勸君權重輕。
參考注釋
蠖屈
(1).形容像尺蠖一樣的屈曲之形。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三臺妙跡,龍伸蠖屈之書;五色花箋, 河 北 膠 東之紙。”
(2).比喻人不遇時,屈居下位或退隱。 晉 潘尼 《贈侍御史王元貺》詩:“蠖屈固小往,龍翔迺大來。” 宋 范仲淹 《依韻和安陸孫司諫見寄》:“相其直道了無悔,寧爭蠖屈與鵬騫。” 明 歸有光 《祭方御史文》:“公孫蠖屈於南宮之試,予亦瓠落於 東海 之濱。” 王闓運 《上征賦》:“儼長大而受侮兮,宛蠖屈於泥塗。”
求信
亦作“ 求伸 ”。1.企求伸展。信,通“ 伸 ”。《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2).引申為企求施展抱負。《孔子家語·屈節》:“屈節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志達而不犯於義。”
龍蟄
謂陽氣潛藏。 晉 張協 《雜詩》之二:“龍蟄暄氣凝,天高萬物肅。”
存身
(1).保全身體。《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孔穎達 疏:“蛟蛇初蟄,是靜也。以此存身,是後動也。”《尹文子·大道下》:“不羨爵祿者,自足於己也;不畏刑罸者,不賴存身也。”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出家則是方外之賓,跡絶於物,其為教也,達患累緣於有身,不存身以息患。”
(2).安身。《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張鐵臂 見人看破了相,也存身不住,過幾日,拉著 臧蓼齋 回 天長 去了。”河北梆子《喜榮歸》:“家遭不幸,父母雙亡,又失了一把大火,只燒得片瓦無存。夫妻二人來在岳母家存身。”
乾隆名句,擬古詩三十首·其十四·劉越石(扶風歌)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