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擬古詩三十首·其十·潘安仁(河陽縣作)岳》

全文:
我本志煙霞,拔茅非所希。
一朝荷明揚,儼與諸公陪。
混玉既心恧,妨賢亦面怩。
無禆人或容,豈不畏虛縻。
以此解組黻,天陵駕言歸。
東山有美林,秀蔭發華滋。
登皋偶舒嘯,臨流或賦詩。
弱不勝耒耜,課耕常及時。
自謂可終年,越畔無外思。
孰謂十行降,復俾百里司
既已承明命,寧令為繭絲。
此邦頗知禮,朱博治異齊。
臨水每有悟,淆之濁匪宜。
鉤距我不能,所能尚無為。
登城眄廣原,阡陌綠依依。
巾車循鄙鄉,姜芋分町畦。
男耕而婦織,民和訟亦稀。
弦歌或可聽,卓魯安足期。
夫子儻相過,能無笑割雞。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十行

《後漢書·循吏傳序》:“其( 光武帝 )以手跡賜方國者,皆一札十行,細書成文。”後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詔書。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伏以聖主中興,九譯戴同文之治;名王內附,十行承賜札之恩。”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乾隆名句,擬古詩三十首·其十·潘安仁(河陽縣作)岳名句

詩詞推薦

  • 寄汪苕文堯峰隱居四首·其二

    王士禎清代〕海內紛傳檄,烽煙數驛騷。算緡諸道急,伐叛幾年勞。久已疑吳濞,頻聞赦貫高。步檐還倚杖,中夜首應搔。
  • 春遊五首

    邵雍宋代〕洛城春色浩無涯,春色城東又復嘉。風力緩搖千樹柳,水光輕盪半川花。煙清翡翠飛平岸,日暖鴛鴦下淺沙。不見
  • 行牌頭奴寨之間皆建炎末避賊所經也

    陸游宋代〕今朝霜薄風氣和,霽色滿野行人多。沙平水淺木葉下,搖楫渡口生微波。建炎避兵奔竄地,誰料白首重經過。四十
  • 和樂天別弟後月夜作

    元稹唐代〕聞君別愛弟,明天照夜寒。秋雁拂檐影,曉琴當砌彈。悵望天澹澹,因思路漫漫。吟為別弟操,聞者為辛酸。況我
  • 春日閒居

    黃庶宋代〕韁鎖身閒似未名,方愚情性被春輕。酒教筆硯因花廢,路為亭台與草爭。野客筍邀煨短茁,鄰僧茶約煮新萌。無時
  • 題畫

    沈槩明代〕一片會心景,蕭然落畫中。遠峰低度鳥,流水靜歸篷。橋偃疑分月,林疏不礙風。誰能來此地,尊酒故人同。
  • 王紱溪亭夜讀圖

    乾隆清代〕四山夜色已蒼然,高士觀書未肯眠。詎是天人勤董策,或疑花木補嵇編。
  • 飲馬歌

    李益唐代〕百馬飲一泉,一馬爭上游。一馬噴成泥,百馬飲濁流。上有滄浪客,對之空嘆息。自顧纓上塵,裴回終日夕。為問
    孰謂十行降,復俾百里司 詩詞名句
  • 奉和聖制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百僚

    權德輿唐代〕玉醴宴嘉節,拜恩歡有餘。煌煌菊花秀,馥馥萸房舒。白露秋稼熟,清風天籟虛。和聲度簫韶,瑞氣深儲胥。百辟
  • 和金克孝韻

    吳芾宋代〕長嗟軒冕累吾身,幸得歸來見此君。晚出漁樵呼作伴,行隨鹿鶴與同群。浮光喜踏山前月,弄影貪看水底雲。還有
    孰謂十行降,復俾百里司 詩詞名句
孰謂十行降,復俾百里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