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成始終的《登黃鶴樓》
全文:
我生願登黃鶴樓,偶見黃鶴舊磯頭。
高樓已廢黃鶴去,江山寂寂令人愁。
呂仙欲覓知何處①,只有空亭瑣煙霧②。
鳳凰山繞武昌城③,鸚鵡洲連漢陽樹。
當年禰衡真可哀④,作賦自恃多奇才⑤。
書生氣高不慎重,徒使珠玉埋蒿萊⑥。
江山不改太古色,虎鬥龍爭遺舊跡⑦。
東風何幸便周郎⑧,昔日曹瞞雄計失⑨。
赤壁於今無舳艫⑩,桃花春水涵青蒲⑾。
江漢千頃拖素練⑿,君山一點浮青鳧⒀。
登臨弔古江頭路⒁,萋萋芳草夕陽暮⒂。
冤魂哽咽逐寒潮⒃,夜深流下瀟湘去⒄。
湖湘勝概天下奇⒅,結巢棲隱非為遲。
乾坤清氣吾飽蓄⒆,三伏炎蒸吾未知。
元龍久坐芙蓉幕⒇,同鄉識我金閨客21。
興來共醉玉壺春22,洞簫吹起青山月。
明朝掛席游洞庭23,宦情離思愁難醒。
相思極目江南北,白雲渺渺山青青。
參考注釋
江漢
(1). 長江 和 漢水 。《書·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 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
(2).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後漢書·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文選·江淹<望荊山>詩》:“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 李善 註:“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
(3).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 唐 杜甫 《枯棕》詩:“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鰲 註:“ 江 漢 ,指 巴 蜀 。”
(4).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 陳毅 《吟反*攻形勢》:“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 李 鄭 回。”
千頃
百畝為頃。千頃,極言其廣闊。《淮南子·說林訓》:“尋常之谿,灌千頃之澤。” 唐 韓愈 《酬盧給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頃秋波浄,平鋪紅雲蓋明鏡。” 明 陳所聞 《中秋同齊王孫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曲:“望白雲千頃,野鶴翱翔。” 丘復 《寄曹耐公汕頭》詩:“罄此一樽酒,如對千頃汪。”
素練
(1).白色絹帛。常用以喻雲、水、瀑布等。《墨子·節葬下》:“文繡素練,大鞍萬領。” 唐 杜甫 《不離西閣》詩之二:“江雲飄素練,石壁斷空青。” 宋 張炎 《西河·依綠莊賞荷》詞:“軟波不翦素練浄,碧盈盈,移下秋影。”《三國演義》第四八回:“天色向晚,東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 長江 一帶,如橫素練。”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詩:“涵空一白十萬頃,浄洗素練懸滄洲。”
(2).訓練有素;平素有訓練。《續資治通鑑·宋高宗建炎四年》:“若 呂頤浩 既去, 朱勝非 未來,使七月受命,八月之鎮,九月弓勁馬肥,敵人向南,兵不素練,糧不素積,又不設險,何以御之。”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訓練伍壯》:“其他鄰壤剽劫之事無日不聞,而惟 郯 為安土,所賴有素練之壯丁也。”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五:“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 君山 。”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詞:“日落 君山 雲氣,春到 沅 湘 草木,遠思渺難收。”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青鳧
見“ 青鳬 ”。
成始終名句,登黃鶴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