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露摶風海嶠來,觚稜寂寂自樓台
鄭文選 《九洞》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鄭文選的《九洞》
全文:
拖露摶風海嶠來,觚稜寂寂自樓台。
春光不比承平日,淚眼看花薦一杯。
參考注釋
拖露
方言。下垂。《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磕膝蓋那裡都麻了花兒了,露著桃紅布里兒;右大腿旁拖露著一大堆純泥的白縐綢汗巾兒。”
風海
(1).風和海濤;風向和海潮。《北齊書·文宣帝紀》:“逮光統前緒,持衡匡合,華戎混一,風海調夷,日月光華,天地清晏。” 唐 李百藥 《鸚鵡賦》:“候風海而作貢,備黼黻以成章。”
(2).指刮著風的大海。 宋 晁補之 《謁岱祠即事》詩:“高舉躐風海,深蟠跆火輪。”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根*浴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寂寂
形容寂靜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寂寂荒山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鄭文選名句,九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