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希旦的《謝人惠星冠》
全文:
學道多年尚屈蟠,豈勝仙伯贈峨冠。
曉簪乍覺星攢頂,夜戴偏宜月滿壇。
對鑒寧煩朋友正,避時羞為利名彈。
豫思他日雲林下,輕罩紗巾鶴髮寒。
參考注釋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多年
謂歲月長久。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漢 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舊唐書·李密傳》:“愛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國多年,祚延長世。”《儒林外史》第六回:“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茅盾 《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說不完那許多離情別緒,而今天便覺得無話可談了。”
屈蟠
盤曲。 賈思勰 《齊民要術·桃》引 漢 衛宏 《漢舊儀》:“ 東誨 之內 度朔山 上有桃屈蟠三千里。” 唐 杜甫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詩:“惆悵老大藤,沉吟屈蟠樹。” 宋 陸游 《寄酬曾學士》詩:“小印紅屈蟠,兩端黃蠟塗。”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孫承宗》:“作為文章,伸紙屬筆,蛟龍屈蟠,江河競注。”
仙伯
(1).仙人之長。亦泛稱仙人。《太平廣記》卷七引《神仙傳》:“﹝ 淮南王 ﹞ 安 ,未得上天,遇諸仙伯。 安 少習尊貴,稀為卑下之禮,坐起不恭,語聲高亮,或誤稱寡人。於是,仙伯主者,奏 安 雲不敬。” 宋 范成大 《題金牛洞》詩:“自從仙伯弭芝蓋,鳳舞鸞歌開洞天。” 明 陳子龍 《寄郢中鄭澹石座師》詩:“何來一仙伯,髮短而心長。”
(2).借稱官職清貴、文章超逸的人物。 宋 陳師道 《和饒節詠周昉畫》:“ 金華 仙伯喔七字,好事不復千金摹。”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憶昔追游翰墨場, 武夷 仙伯較文章。”
峨冠
亦作“峩冠”。高冠。 唐 劉商 《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詩:“銀河倒瀉君王醉,灎酒峩冠眄 西子 。” 宋 陸游 《登灌口廟東大樓觀岷江雪山》詩:“我生不識 柏梁 建章 之宮殿,安得峨冠侍游宴。”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他則待人前賣弄些好粧梳,扮一個峩冠士大夫。” 清 徐士鑾 《宋艷·叢雜》:“雖厚祿重臣,峩冠世儒,罔不効力。”
黃希旦名句,謝人惠星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