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鄭廷玉的《天下樂》
全文:
這和尚肉重千斤不算膘。
云:他吃甚么來。
唱:我這裡量度。
將他比並著。
布袋云:將我比並著甚么。
正末唱:恰便似快活三恰將頭剃了。
云:兀那和尚。
你這般胖。
似兩個古人。
布袋云:我似那兩個古人。
正末唱:你肥如那安祿山。
更胖如那漢董卓。
云:你這般胖。
立在我這解典庫門首。
知的囉是個胖和尚。
不知的囉。
唱:則道是個夯神兒來進寶。
參考注釋
布袋
(1).布制的袋子。《隋書·食貨志》:“有司嘗進乾薑,以布袋貯之。”
(2).指招贅的女婿。或以為“補代”的音訛。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世號贅壻為布袋,多不曉其義。如入布袋,氣不得出。頃附舟入 浙 ,有一同舟者號 李布袋 。篙人問其徒云:‘如何入舍壻謂之布袋?’眾無語。忽一人曰:‘語訛也,謂之補代。人家有女無子,恐世代自此絶,不肯嫁出,招壻以補其世代爾。’此言絶有理。”一說作“布代”。參見“ 布代 ”。
比並
亦作“ 比迸 ”。比試較量。多指比武。
亦作“ 比並 ”。比肩,並列。《朱子語類》卷一三七:“只是將前人腔子,自做語言填放他腔中,便説我這箇可以比並聖人。”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可與 蕭 曹 比並, 伊 傅 齊肩。”
亦作“ 比並 ”。1.比擬;比喻。《三國志·魏志·文昭甄皇后傳》“封 惪 為 平原侯 ,襲公主爵”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 惪 自異族,援繼非類,匪功匪親,而襲母爵,違情背典,於此為甚。 陳羣 雖抗言, 楊阜 引事比並,然皆不能極陳先王之禮,明封建繼嗣之義。”《敦煌曲子詞·蘇莫遮》:“聰明兒,稟天性,莫把 潘安 才貌相比並。” 元 無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我姓 龐 ,你説道七手八腳,你比並我是螃蟹。”
(2).比較,相比。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四:“一曲都緣 張麗華 ,六宮齊唱《後庭花》。若教比並 紅兒 貌,枉破當年國與家。” 宋 王安石 《山櫻》詩:“山櫻抱石蔭松枝,比並餘花最發遲。” 清 李漁 《凰求鳳·阻兵》:“那箇女子,可有些才貌?與我比並起來,還是他好?我好?” 劉大白 《靜夜》詩:“幽淒無比,畫也難成,夢境也難比並。”
(3).指較量武藝。 元 無名氏 《獨角牛》第二折:“上 東嶽 泰安 神州爭交賭籌,劈排定對,比並高低。”《水滸傳》第十三回:“彀滿處,兔狐喪命;箭發時,鵰鶚魂傷。較藝術,當場比並,施手段,對眾揄揚。”《西遊記》第五八回:“因此兩人比並真假,打至 南海 。” 明 張鳳翼 《紅拂記·扶餘換主》:“兩員將高施武藝,兩員將比並高低。”
甚么
什麼。 唐 呂岩 《贈江州太平觀道士》詩:“不知甚么漢,一任輩流嗤。” 元 劉唐卿 《蔡順奉母》第二折:“要我這婆婆好,不問要甚么,都得捨。”《水滸傳》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鳥好,教眾人喝采!’”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對江煙火更大,江橋被煙包圍著,甚么也看不見。”
鄭廷玉名句,天下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