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朱之純的《縣齋·弦歌堂》
全文:
洋洋百里起嘔吟,惠化薰陶谷水陰。
明月詩函三島秀,清風曲奏一堂深。
武城浪說言游道,單父休誇子賤音。
政敏誰知過齊國,想君真得古人心。
參考注釋
洋洋
(1) 形容眾多或豐盛
洋洋萬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廣遠無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聲藹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樂
喜氣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形容聲音響亮
鐘磬洋洋
流水聲洋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嘔吟
歌吟。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寡人今日聽 鄭 衛 之聲,嘔吟感傷。”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婆娑嘔吟,鼓掖而笑。”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里巷之嘔吟,不列於國典;野人所稱道,不録於世説。”
惠化
舊謂地方官為人所稱道的政績和教化。《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遷 安平 、 廣平 太守,所在有惠化。” 唐 李白 《贈徐安宜》詩:“清風動百里,惠化聞京師。”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政事》:“ 齊 樂預 為 永世 令,人懷其德,卒於官……市人皆泣,其惠化如此。”
薰陶
薰染陶冶。比喻因為經常和某些人物或環境相接觸,而使人在思想、性格、品德等方面受到好的影響。《宋史·道學傳一·程頤》:“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明史·黃鞏傳》:“可以涵養氣質,薰陶德性。” 楊沫 《花蕊》:“就在這些美的感染、薰陶下,我仿佛年輕起來了。”
水陰
(1).水的南面。 明 葉子奇 《草木子·管窺》:“水以北為陽,南為陰。”
(2).舊謂水屬陰象。《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夫 河 者水陰,四瀆之長,今乃大決,沒漂陵邑,斯昭陰盛盈溢,違經絶紀之應也。” 漢 班固 《白*虎通·五行》:“火陽,君之象也;水陰,臣之義也。”
朱之純名句,縣齋·弦歌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