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蕃甲行》
全文:
權輿甲冑作軒轅,銅頭鐵額人驚看。
函人慎術精五屬,合甲壽至三百年。
然惟犀兕察革空,視里視朕要取堅。
後世乃有鎖子甲,鐵環金練蛇鱗翻。
我聞其名未睹物,偃武日久工失傳。
底定伊犁盡肉袒,台吉宰桑來後先。
取其重器藏武庫,鐵章蕃甲驛致駢。
當時噶爾丹策凌,恃遠抗大數擾邊。
其人狡譎習攻戰,頗能憐下人稱賢。
備器致用懾鄰服,哈薩克無能為患。
以武得之守詎可,逆天內潰宗弗延。
廿一昂吉皆入化,四圖什墨為我臣。
組鎧虎皮包弗用,或異得四白鹿旋。
參考注釋
底定
(1).達到平定。《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 蔡沉 集傳:“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盪也。”底,一本作“ 厎 ”。
(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書·尉遲運傳》:“ 東夏 底定,頗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陽公主贊並序》:“卒見削平多壘,底定京師。” 明 李贄 《與鳳里》書:“一身漂泊,何時底定。”
肉袒
脫去上衣,裸露肢體(古人在祭祀或謝罪時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台吉
舊時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號。後亦用作軍銜和行政區長官的稱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 噶 ( 噶爾丹策零 )少年聰黠……諸台吉樂為之用。”
古時 蒙古 貴族的稱號。源出漢語“太子”。 成吉思汗 時只用於皇子,後來漸成為 成吉思汗 後裔的通稱。 清 朝沿用其名作為封爵之一,在王、貝勒、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贈 蒙古 及西北邊疆某些民族的貴族首領。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一:“一二等臺吉,許以一子襲職外,餘子概為四品。”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至於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張幕而處,其王與臺吉輩,雖有寢室,而不可遍及烝民。”
宰桑
明 代 蒙古 官號。從 元 代沿襲而下。為漢語“宰相”的音轉。絕大多數出身於非 成吉思汗 家族的封建領主。 達延汗 時,為鞏固汗位,曾一度廢除太師、宰桑等官職及其領地,將其降為大汗和諸王、台吉的僚屬。只有 衛拉特 地區仍保留其封建領主的地位。
後先
腳前腳後距離很近
舟與哨相後先。——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乾隆名句,蕃甲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