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鄭廷玉的《越調鬥鵪鶉》
全文:
他走樊城兀自紅顏。
過昭關早成皓首。
只道他暮景蕭蕭。
依還的雄威赳赳。
他本為楚國縈心。
權借這吳兵應手。
現如今太宰嚭敢突前。
孫武子為合後。
只待要投鞭兒截斷長江。
探囊兒平吞了俺這夏口。
參考注釋
探囊
(1).到袋中摸取。喻偷竊;剽竊。語出《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全寫則揭篋,傍采則探囊。” 唐 李商隱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詩書資破冢,法制困探囊。”參見“ 探囊胠篋 ”。
(2).喻事情輕而易舉。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謂言大義小不義,取易卷席如探囊。” 清 王夫之 《讀通鑑論·桓帝》:“賣官之令行,則富者探囊而得。” 清 姚鼐 《戲贈宏夫兄》詩:“鬢華攬鏡增霜雪,胸智探囊有甲兵。”
(3).解囊相助。 宋 蘇軾 《西新橋》詩:“探囊賴故侯,寳錢出金閨。”
平吞
全吞;一口吞沒。 唐 章碣 《贈邊將》詩:“千千鐵騎擁塵紅,去去平吞萬里空。” 宋 蘇轍 《同子瞻泛汴泗明日復賦》詩:“平吞百澗暴,滅盡三洪惡。”《三國演義》第六五回:“關上 張飛 恨不得平吞 馬超 ,三五番皆被 玄德 當住。”
夏口
古地名,位於漢水下游入長江處,由於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國吳置夏口督屯於江南,北築城於武漢市黃鵠山上,與夏口隔江相對
鄭廷玉名句,越調鬥鵪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