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其厚的《送胡肖玄令義寧·其二》
全文:
省闈休訝未成名,曾試為郎應宿明。
文鐸乍喧陶象郡,銅章新綰出羊城。
蘭芽足雨三秋茁,椿樹凌霜萬曆青。
昭代循良終不棄,菟裘池館末須營。
參考注釋
昭代
政治清明的時代。常用以稱頌本朝或當今時代。 唐 崔塗 《問卜》詩:“不擬逢昭代,悠悠過此生。” 宋 陸游 《朝飢示子聿》詩:“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味經齋遺書》:“經制之學,亦昭代名家矣。”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俱往矣!昭代盛世和熙朝在等待我們。”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不棄
不遺棄;不嫌棄。《詩·小雅·伐木序》:“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又得遇卿不棄,今日成此良緣,真恩上加恩。” 清 李漁 《蜃中樓·雙訂》:“小生有個朋友,姓 張 名 羽 ……青年未娶,若還令妹不棄,待小生作伐何如?”
菟裘
地名。在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左傳·隱公十一年》:“ 羽父 請殺 桓公 ,以求大宰。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 菟裘 ,吾將老焉。”後因以稱告老退隱的居處。 宋 陸游 《暮秋遣興》詩:“買屋數間聊作戲,豈知真用作菟裘。” 元 耶律楚材 《過燕京和陳秀玉韻》之四:“自料荒疏成棄物,菟裘歸計乞封留。”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九:“諒無 郗嘉賓 ,為我謀菟裘。”
池館
亦作“ 池舘 ”。池苑館舍。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惠氣湛兮帷殿肅,清陰起兮池館涼。” 宋 韓維 《登湖光亭》詩:“雪盡塵消徑露沙,公家池舘似山家。” 清 姚椿 《<喬處士遺集>序》:“侍御有池館在 柘溪 ,去城絶遠。”
何其厚名句,送胡肖玄令義寧·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