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詩韻》
全文:
清遠竟何人,清詞麗霄漢。
豈其謫仙籍,塵世等遷竄。
飄然落吳下,虎阜一遊玩。
驀遇沈恭子,殷周談汗漫。
仍復返雲衢,誰能窺道岸。
魯公書劍池,漫漶苔蒙亂。
此詩未磨崖,得全乃以半。
青邱出塵想,和韻懷聚散。
而我茲朅來,勝跡遇春旦。
依樣易得句,詎雲誇藻翰。
本無求仙心,饒有憂民嘆。
流連非所宜,敕幾思益贊。
參考注釋
青邱
見“ 青丘 ”。
出塵
(1).超出世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絜,乾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韋莊 《題安定張使君》:“器度風標合出塵,桂宮何負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尋聲審聽,泠然出塵幽韻。”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大札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
(2).佛教語。脫離煩惱的塵垢。《四十二章經》:“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3).指出嫁。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不如削髮出塵,可無此慮。”
和韻
(1).謂文雅而有風度。《南史·王訓傳》:“眉目疎朗,舉動和韻。”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 彥回 風流和韻,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2).指句中音調和諧,句末韻腳相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吟詠滋味,流於字句。氣力窮於和韻。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范文瀾 註:“異音相從謂之和,指句內雙聲疊韻及平仄之和調;同聲相應謂之韻,指句末所用之韻。”
謂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作詩。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前人作詩,未始和韻。自 唐 白樂天 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為 浙東 觀察,往來置郵筒倡和,始依韻,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數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余作詩,雅不喜疊韻,和韻,及用古人韻。” 清 梅曾亮 《<柏梘山房詩集>自序》:“疊韻之巧,盛於 蘇 黃 ;和韻之風,流於 元 白 。”
聚散
會聚與分散
人生聚散無常
乾隆名句,用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詩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