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詩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用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詩韻原文

清遠竟何人,清詞麗霄漢。

豈其謫仙籍,塵世等遷竄。

飄然落吳下,虎阜一遊玩。

驀遇沈恭子,殷周談汗漫。

仍復返雲衢,誰能窺道岸。

魯公書劍池,漫漶苔蒙亂。

此詩未磨崖,得全乃以半。

青邱出塵想,和韻懷聚散。

而我茲朅來,勝跡遇春旦。

依樣易得句,詎雲誇藻翰。

本無求仙心,饒有憂民嘆。

流連非所宜,敕幾思益贊。

詩詞問答

問:用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用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詩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翰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二

參考注釋

清遠

(1).清明,高遠。《易·漸》“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三國 魏 王弼 註:“進處高潔,不累於位;無物可以屈其心而亂其志,峩峩清遠,儀可貴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會稽 賀生 體識清遠,言行以禮。”《南史·柳世隆傳》:“在朝不乾世務,垂簾鼓琴,風韻清遠,甚獲世譽。” 明 唐順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遠閒散,翛然絶不以聲利自污。”《再生緣》第四回:“精神清遠真非俗,風度溫柔果出羣。”

(2).清美,幽遠。 唐 錢起 《過桐柏山》詩:“賞心無定極,仙步亦清遠。” 宋 蘇軾 《書韓魏公黃州詩後》:“ 黃州 山水清遠,土風厚善。”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鄭 許 田野間,二三月有一種花,蔓生,其香清遠。” 清 惲敬 《西園記》:“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嚴陵江 上,最為清遠。”

清詞

清麗的詞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清詞轉而不窮,巧義出而卓立。” 唐 芮挺章 《<國秀集>序》:“取 太沖 之清詞,無嫌近溷;得 興公 之佳句,寧止擲金。”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孔另境編<當代文人尺牘鈔>序》:“先前是在看朝章國故,麗句清詞,如何抑揚,怎樣請託。”

霄漢

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氣凌霄漢

豈其

(1).猶何必。《詩·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 齊 之 姜 。” 鄭玄 箋:“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後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國之女然後可妻,亦取貞順而已。”《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谷口 鄭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清 李調元 《勦說·豈其卿》:“豈其卿者,猶云何必卿也。”

(2).猶難道。《左傳·昭公三年》:“ 肸 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杜預 註:“言必不得祀。”《楚辭·離騷》:“豈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塵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間,現實世界

遷竄

遷逐流放。 清 王夫之 《九昭·悼孑》題註:“悼君側之無人也,雖被遷竄,而所隱者惟君。”

飄然

(1) 形容飄搖的樣子

(2) 形容輕飄飄像要飛揚的樣子

飄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輕鬆的樣子

吳下

泛指 吳 地。下,用於名詞後表示處所。《宋書·隱逸傳·戴顒》:“ 桐廬 僻遠,難以養疾,乃出居 吳 下。” 明 高啟 《修忠佑祠疏》:“號雖著於 江 東,祀已傳於 吳 下。”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 賀方回 ﹞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退居 吳下 。” 魯迅 《花邊文學·“京派”與“海派”》:“ 梅蘭芳 博士,戲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貫則為 吳下 。”按, 梅 氏原籍 江蘇 泰州縣 。

虎阜

即 虎丘 。 清 顧炎武 《永夜》詩:“山憐 虎阜 從波涌,路識 閶門 與帝通。” 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詞:“ 江 南好, 虎阜 晚秋天。”參見“ 虎丘 ”。

遊玩

嬉戲玩樂

汗漫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參見“ 汗漫遊 ”。

雲衢

(1).雲中的道路。《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艷歌》:“今日樂上樂,相從步雲衢。天公出美酒, 河伯 出鯉魚。”《宋史·文苑傳三·路振》:“於是絡黃金之覊,浴天池之波,鼓鬣雲衢,弄影星河。”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仙子初離月浦, 嫦娥 忽下雲衢。” 郁達夫 《小遊仙詩》:“瑤草雲衢露似珠,微寒初透紫羅襦。”

(2).借指高空。 元 喬吉 《揚州夢》楔子:“舞態生花塢,歌聲上雲衢。”

(3).比喻朝廷。 晉 左思 《白髮賦》:“英英 終 賈 ,高論雲衢。”

(4).喻高位。 宋 梅堯臣 《劉運使因按拜省》詩:“於茲亦未幾,用直升雲衢。” 清 寒食生 《乘龍佳話·下第》:“看他們早名登蕊榜,一個個騰向雲衢。”

道岸

佛教語。菩提岸;徹悟的境界。 明 沉鯨 《雙珠記·元宵燈宴》:“道岸先登,天街思陟。” 清 沉起鳳 《諧鐸·荊棘里》:“俗傳菩提善岸,即儒家所謂道岸。”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張孟詞貢士》:“誓余登道岸,度汝上層天。蒼昊如求士,呼空首薦賢。”

書劍

(1).書和劍。 唐 許渾 《別劉秀才》詩:“三獻無功玉有瑕,更攜書劍客天涯。” 唐 溫庭筠 《過陳琳墓》詩:“莫過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金 馬定國 《清平道中》詩:“今日清明過寒食,又將書劍客他鄉。” 張素 《滬寧道中》詩:“萬里歸來傲白鷳,隨身書劍更蕭閒。”

(2).學書學劍。謂學文學武。 唐 孟浩然 《自洛之越》詩:“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宋 司馬光 《送茹屯田知無為軍》詩:“使君此去榮多少,猶是當年書劍身。” 元 湯式 《普天樂·送友回陝》曲:“書劍不求官,萍水常為客。” 清 方文 《早春別蕪陰諸子》詩:“干戈猶未定,書劍那能閒。”

漫漶

(1).模糊不可辨別。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於是棟楹梁桷板檻之腐黑撓折者,蓋瓦級甎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鮮者,治之則已,無侈前人,無廢后觀。” 元 張可久 《紅繡鞋·題惠山寺》曲:“舌底朝朝茶味,眼前處處詩題,舊刻漫漶看新碑。” 清 袁枚 《新齊諧·孔林古墓》:“竹簡數十頁,若有蝌蚪文者,取視成灰。鼎俎尊彝之屬,亦多破缺漫漶。” 何其芳 《獨語》:“有一所落寞的古老的屋子,畫壁漫漶,階石上鋪著白蘚。”

(2).猶迷茫不清。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今世學者但知 鎬京 之為 西周 ,東遷之為 東周 而已。若 敬王 之遷 成周 ,固已漫漶;其於兩 周公 之 東 、 西周 ,則自非熟於考古者,蓋茫不知其所以也。” 元 謝應芳 《辨惑論》:“予蚤歲見王者為親戚祀神,吐鄙俚之詞,徼漫漶之福,輒羞赧去之。” 清 金農 《懷人絕句》之二十:“七年不見 朱循吏 ,往事漫漶如埽塵。”

磨崖

亦作“ 磨厓 ”。1.山崖石壁上鐫刻的文字。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南屏興教磨崖》:“今 南屏山 興教寺 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學》篇, 司馬公 書,《新圖經》不載。” 元 馬致遠 《哨遍·張玉嵓草書》套曲:“通三昧,磨崖的本,畫贊初碑。”

(2).磨平山崖石壁鐫刻文字。 明 郭貞順 《上俞將軍》詩:“但屬壺民歌太平,磨厓勒盡 韓山 石。” 清 顧炎武 《浯溪碑歌》:“ 真卿 作大字,筆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遺來者。” 金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異日者龍跳虎臥,磨崖 昆崙 之巔;波涌雲垂,張樂 洞庭 之澤。”

(3).磨擦山崖。 宋 蘇軾 《黃牛廟》詩:“山下耕牛苦磽確,兩角磨崖四蹄溼。”

得全

(1).獲得保全。《莊子·達生》:“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漢書·刑法志》:“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新唐書·裴度傳》:“ 度 得全,天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平定回部本末》:“計自去年十月至今,孤軍在萬里外陷重圍者三月,卒得全。”

(2).謂人臣事君之禮無所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司馬貞 索隱:“得全,謂人臣事君之禮全具無失,故云得全也。”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臣聞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3).指完全具備。 清 張芳 《黛史》:“聲有逞焉,容有佚焉,巧美之得全者或寡矣。”

青邱

見“ 青丘 ”。

出塵

(1).超出世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絜,乾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韋莊 《題安定張使君》:“器度風標合出塵,桂宮何負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尋聲審聽,泠然出塵幽韻。”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大札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

(2).佛教語。脫離煩惱的塵垢。《四十二章經》:“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 *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3).指出嫁。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不如削髮出塵,可無此慮。”

和韻

(1).謂文雅而有風度。《南史·王訓傳》:“眉目疎朗,舉動和韻。”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 彥回 風流和韻,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2).指句中音調和諧,句末韻腳相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吟詠滋味,流於字句。氣力窮於和韻。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范文瀾 註:“異音相從謂之和,指句內雙聲疊韻及平仄之和調;同聲相應謂之韻,指句末所用之韻。”

謂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作詩。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前人作詩,未始和韻。自 唐 白樂天 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為 浙東 觀察,往來置郵筒倡和,始依韻,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數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余作詩,雅不喜疊韻,和韻,及用古人韻。” 清 梅曾亮 《<柏梘山房詩集>自序》:“疊韻之巧,盛於 蘇 黃 ;和韻之風,流於 元 白 。”

聚散

會聚與分散

人生聚散無常

朅來

(1).猶言去。《後漢書·張衡傳》:“回志朅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 李賢 註:“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朅來游 嵩 峯,羽客何雙雙。” 唐 李涉 《春山三朅來》詩之一:“釣魚朅來春日暖,沿溪不厭舟行緩。” 宋 蘇軾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詩:“ 長陵 朅來見大姊, 仲孺 豈意逢將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詩:“朅來未得從 黃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猶言來。歸來;來到。《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詠歸塗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來。” 呂延濟 註:“朅來,言歸去來也。” 唐 張九齡 《歲初登高安南樓言懷》詩:“朅來 彭蠡 澤,載經 敷淺原 。” 宋 辛棄疾 《念奴嬌·戲贈善作墨梅者》詞:“疑是花神,朅來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陳滄洲太守出瘞鶴銘於江中以拓本見示作歌記之》:“朅來江邊問遺碣,太息墨寶存空亭。”

(3).猶言爾來或爾時以來。 南朝 梁 何遜 《行經孫氏陵》詩:“朅來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朅來事儒術,十載所能逞。” 宋 蘇軾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從兒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詩:“朅來幸得公務閒,閒情暫寄水石間。” 梁啓超 《愛國歌》之三:“君不見朅來 歐 北天驕驟進化,寧谷久扃吾文明。”

(4).助詞。 晉 張協 《雜詩》之六:“朅來戒不虞,挺轡越飛岑。”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十:“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 宋 蘇軾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朅來 震澤 都如夢,只有 苕溪 可倚樓。”

(5).何來。朅,通“ 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回車朅來兮,絶道 不周 ,會食 幽都 。”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行》:“高節難久淹,朅來空復辭。” 宋 陳與義 《衡山道中》詩之三:“朅來巖谷游,卻在浮雲外?”

(6).何不來。朅,通“ 盍 ”。 唐 李商隱 《井泥》詩:“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 宋 樂雷發 《烏烏歌》:“朅來相就飲斗酒,聽我仰天歌烏烏!”

勝跡

名勝古蹟

江山留勝跡

然而一切西湖勝跡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卻是這 雷峰塔。—— 魯迅《論雷峰塔的倒掉》

春旦

元旦。亦指春日的早晨。 北周 庾信 有《奉和趙王西京路春旦》詩。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十:“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輝。”

依樣

照樣;依舊。 清 魏允札 《疏影·贈谷山兄移居》詞:“只有門前,依樣垂垂,換了幾株新樹。”

得句

謂詩人覓得佳句。 唐 周賀 《上陝府姚中丞》詩:“成家儘是經綸後,得句應多諫諍餘。” 宋 陸游 《晴甫一日復大風雨連日不止遣懷》詩:“得句已無前輩賞,開編時與古人游。” 元 薩都剌 《高郵至邵伯》詩之一:“有時得句無人和,風雨寒窻夜讀書。” 清 曹寅 《秋日過訪芥公》詩:“得句聞敲鉢,逃禪媿閉關。”參見“ 覓句 ”。

藻翰

(1).美麗的羽毛。 晉 潘岳 《射雉賦》:“摛朱冠之赩赫,敷藻翰之陪鰓。”

(2).華麗的文辭;文章。 唐 韋應物 《送劉評事》詩:“聲華滿 京洛 ,藻翰發陽春。” 清 魏源 《<詩比興箋>序》:“自《昭明文選》專取藻翰, 李善 《選注》專詁名象,不問詩人所言何志,而詩教一敝。” 清 譚嗣同 《仁學》三三:“故夫 江 、 淮 、 大河 以北,古所稱……詩書藻翰之津塗也,而今北五省何如哉!”

仙心

(1).指道家超脫人世的思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及 正始 明道,詩雜仙心, 何晏 之徒,率多浮淺。”

(2).比喻卓越的文思才情。 清 朱庭珍 《筱園詩話》卷二:“﹝ 青丘 ﹞所為詩,自 漢 、 魏 、 六朝 及 李 、 杜 、 高 、 岑 …… 昌黎 、 東坡 ,無所不學,無所不似,妙筆仙心,幾於超凡入聖矣。”

饒有

富有。 漢 焦贛 《易林·否之乾》:“ 江 、 河 、 淮 、 濟 ,天之奧府。眾利所聚,可以饒有,樂我君子。”

憂民

謂關心人民疾苦。 明 李贄 《與焦若侯書》:“但 半山 過於自信,反以憂民愛國之實心,翻成毒民誤國之大害。” 羅惇曧 《文學源流》:“ 孟子 言仁心、仁政、仁術,皆發揮仁字。至於保民、養民、憂民,皆從不忍人之心發出。”

流連

依戀而捨不得離去。一作“留連”、“流漣”

流漣荒亡,為諸侯憂。——《孟子·梁惠王下》

游九京者,亦流漣於隋會。——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流連夜市

所宜

適宜;妥當。《書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可謂古之老成,朝之碩德,久處散地,實非所宜。”

詩詞推薦

用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詩韻原文_用高啟虎邱次清遠道士詩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