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丁觀鵬白描十六羅漢卷》
全文:
大海湯湯浴烏兔,不風千丈波堪怖。
有應真者凡十六,遊戲於斯亂而渡。
借問上人何自來,又復渡將何處去。
徒使天龍鞠𦜕迎,渤馬澥牛紛作馭。
神通即是不了義,莫若常向箇中住。
觀鵬此日之雲鵬,又復氏族同為丁。
疑是三生薰白業,解與淨土傳真形。
五百羅漢我作記,未免綺語談三乘。
此則二八不言說,有形無色神亭亭。
記亦非多畫非少,如是如是忘所能。
參考注釋
神通
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領
大顯神通
老栓倒覺得爽快,仿佛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 魯迅《藥》
即是
(1).如此。《莊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雲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了義
佛教語。真實之義,最圓滿的義諦。對“不了義”而言。 南朝 梁 王屮 《頭陁寺碑文》:“金資寳相,永藉閒安;息心了義,終焉游集。” 唐 宗密 《圓覺經略疏》卷七:“《大寳積經》雲……若諸經中宣説世俗,名不了義;宣説勝義,名為了義;宣説煩惱業盡,名為了義。宣説厭離生死,趣求涅槃,名不了義;宣説生死涅槃,無二無別,名為了義。宣説種種文句差別,名不了義;宣説甚深難見難覺,名為了義。” 唐 高適 《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詩:“了義同建瓴,梵法若吹籟。”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華嚴》是了義的,一乘的,可謂最究竟了。”
箇中
此中;其中
箇中訊息
乾隆名句,題丁觀鵬白描十六羅漢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