藹藹藏孤寺,冷冷出細泉

蘇軾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

全文:
好在長淮水,十年三往來。
功名真已矣,歸計亦悠哉。
今日風憐客,平時浪作堆。
晚來洪澤口,捍索響如雷。
過淮山漸好,松檜亦蒼然。
藹藹藏孤寺,冷冷出細泉
故人真吏隱,小檻帶岩偏。
卻望臨淮市,東風語笑傳。
回首濉陽幕,簿書高沒人。
何時桐柏水,一洗庾公塵。
此去漸佳境,獨游長慘神。
待君詩百首,來寫浙西春。

蘇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蘇軾藹藹藏孤寺,冷冷出細泉書法作品欣賞
藹藹藏孤寺,冷冷出細泉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藹藹

(1) 形容草木茂盛

叢林藹藹

(2) 眾多的樣子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左思《詠史》

(3) 暗淡或幽暗的樣子

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馬相如《長門賦》

孤寺

孤立無鄰的寺廟。 唐 張喬 《送人歸江南》詩:“島煙孤寺磬,江月遠船箏。思苦秋迴日,多應吟更清。” 宋 蘇軾 《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詩之二:“過 淮 山漸好,松檜亦蒼然;,藹藹藏孤寺,泠泠出細泉。”

冷冷

(1).寒涼的樣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並序》:“冷冷碧江,下浸秋石。” 元 揭傒斯 《奉同柯博士甘內掾下直賦》:“冷冷草露白,華月隔林生。” 葉聖陶 《隔膜·母》:“弱小的菊科的花開出來使人全不經意,卻顫顫地冷冷地鋪滿了庭階。無力的晚陽照在那些花上面,著實有些兒寒意。”

(2).冷淡;嚴肅。 茅盾 《子夜》一:“她忽然冷冷地瞥了 范博文 一眼,鼻子裡輕輕一哼,就懶洋洋的走開了。”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說話很簡短,表面是冷冷的。”

(3).表示譏諷的意味。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三月的租界》:“三月里,就‘有人’在 上海 的租界上冷冷的說道--‘ 田軍 不該早早地從 東北 回來!’”

泠泠。形容聲音清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轂》:“﹝ 王轂 ﹞未第時嘗為《玉樹曲》云:‘壁月夜,瓊樹春,鶯舌冷冷詞調新。’”一本作“ 泠泠 ”。 明 何景明 《贈王文熙》詩:“冷冷朱絲絃,聽我別鶴操。” 明 高啟 《稚兒塔》詩:“尋跡殊窅窅,聞聲每冷冷。”

出細

細緻加工,使之精緻。《朱子語類》卷四一:“如做屋柱一般,且去了一重麄皮,又慢慢出細。”

蘇軾名句,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名句

詩詞推薦

藹藹藏孤寺,冷冷出細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