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樓鑰的《寄題臨江徐秘閣儒榮堂》
全文:
滄水海豹來京畿,系裙堯舜深惡之。
元佑政和能幾時,女真航海來乞師。
以燕伐燕夷攻夷,吾國何與潛與期。
島夷日張耶律卑,城門失火殃魚池。
督亢雖入空無貲,免夫賦及東南垂。
廟謨顛倒幾逆施,中原丘墟責誰屍。
高皇匹馬興渙濉,南巡國步尤阽危。
神旌北指虜屢隳,天雖悔禍庭未犁。
兩邦交聘玉節馳,廿年不見紅旌旗。
狂胡窮凶不自知,意欲投箠凌江湄。
安知送死蕪城西,倒戈勢如蟻潰堤。
三年拜賜無能為,再尋和議平創痍。
中間紀載紛是非,顛末不備多懷私。
痛定泣血作者誰,僉言亂華疑傳疑。
徐君憂世老不衰,會粹眾作無棼絲。
東觀直筆多所資,蓬萊漢閣生光輝。
儒榮名堂本訓辭,大書流詠見豐碑。
我昔假吏陪琬圭,故宮禾黍傷離離,洪河大山望而悲。
壯士無數胡馬肥,謂國有人何至斯。
此心耿耿淚自揮,年運而往不可追。
因君來覓儒榮詩,感觸義概矢以詞。
無由縱覽讀書帷,願得版行用激臣子無窮思。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邦交
古代諸侯國之間的交往,泛指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玉節
(1).玉制的符節。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為憑。《周禮·地官·掌節》:“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公羊傳·哀公六年》:“﹝ 齊 陳乞 遣 陽生 ﹞與之玉節而走之。” 何休 註:“節,信也。析玉與陽 生 ,留其半,為後當迎之合以為信,防稱矯也。” 隋 江總 《洛陽道》詩之一:“玉節迎司隸,錦車歸濯龍。”
(2).指持節赴任的官員。 宋 楊萬里 《送吉州趙山父移廣東提刑》詩:“ 嶺 上梅花莫遲發,先遣北枝迎玉節。” 清 唐孫華 《送趙二聞之官濟寧》詩:“玉節幨帷 濟水 東,少年練達許誰同。”
(3).古代一種用以調節樂聲的樂器。 北周 庾信 《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玉節調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註:“《漢書音義》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節,竹約也,以玉為之,故云玉節矣。”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洪崖領玉節,坐使虛音生。”
(4).手杖的美稱。 唐 胡曾 《詠史·高陽池》:“何事 山公 持玉節,等閒深入醉鄉來。”
(5).筍的美稱。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早春雪中作吳體見寄》:“竹根乍燒玉節快,酒面新潑金膏寒。” 明 楊慎 《和方思道毛塢之什》:“冉冉孤生竹,遲此方苞月。玉節本璘珣,孚尹亦旁達。”
(6).藕的美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果蓏·藕》:“ 陶弼 詩:‘萬頃金沙里,誰將玉節栽。’”
(7).形容高尚的節操。 宋 張孝祥 《西江月·重九》詞:“故人玉節有光華,高會仍逢戲馬。”
(8).形容聲音如鳴佩玉,鏗鏘而有節奏。 唐 張說 《皇帝行太和之樂一章》:“玉節四夏,金鏘五鍾。” 唐 陸龜蒙 《寒夜聯句》:“高唱戞金奏,朗詠鏗玉節。”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旌旗
旗幟
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上建旌旗。——《資治通鑑》
鐘鼓旌旗。——宋· 蘇軾《教戰守》
遍地旌旗。——《廣東軍務記》
旌旗蔽日
樓鑰名句,寄題臨江徐秘閣儒榮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