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梅聖俞詩集中有毛長官者今於潛令國華也聖俞》
全文:
詩翁憔悴老一官,厭見苜蓿堆青盤。
歸來羞澀對妻子,自比鮎魚緣竹竿。
今君滯留生二毛,飽聽衙鼓眠黃紬。
更將嘲笑調朋友,人道彌猴騎土牛。
願君恰似高常侍,暫為小邑仍刺史。
不願君為孟浩然,卻遭明主放還山。
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
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封境
原指受封的境域,後亦泛指所守的地方。 漢 賈誼 《新書·階級》:“守衛捍敵之臣,誠死城郭封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澧水》:“昔 充縣 尉與 零陽 尉共論封境,因相傷害,化而為石,東標 零陽 ,西揭 充縣 。”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 南柯 雖封境不遙,晨昏有間,今日睽別,寧不沾巾。”
如雲
(1).形容盛多。《詩·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毛 傳:“如雲,眾多也。”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輕肥》詩:“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2).發美長貌。《詩·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不屑髢也。” 毛 傳:“如雲,言美長也。”
(3).比喻德化廣大。《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 者, 放勛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司馬貞 索隱:“如雲之覆渥,言德化廣大而浸潤生人,人鹹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自識
自己知道、認識。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縉書》之二:“能參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問,而反質之於六經,則自識之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試案爾時人性,莫不絶異其前,入於自識,趣於我執,剛愎主己,於庸俗無所顧忌。”
自己記得。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
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蘇軾名句,梅聖俞詩集中有毛長官者今於潛令國華也聖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