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高適的《贈別沈四逸人》
全文:
沈侯琴未可測,琴其況信浮琴沉。
十載常獨坐,幾人知此心。
乘舟蹈滄海,買劍投黃金。
世務不足煩,有田西山岑。
我來遇知己,遂得開清襟。
何意閫閾間,沛然江海深。
疾風掃秋樹,濮上多鳴砧。
耿耿尊琴前,聊雁飛愁音。
平生重離別,感激對孤琴。
參考注釋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閫閾
(1).門限;門戶。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蹈其閫閾,若升 闕里 之堂;入其隩隅,謂登 龍門 之阪。” 唐 高適 《贈別沉四逸士》詩:“我來遇知己,遂得開清襟。何意閫閾間,沛然江海深。” 唐 獨狐及 《古函谷關銘》:“截函夏於閫閾,鏁天府於戶牖。”
(2).謂婦女所居內宅的門戶。《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閨闈之內,奉命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 沛王 。” 宋 葉適 《惠州姜公墓志銘》:“君七子三女,而以盛強之年喪夫人 龔氏 ,閫閾素嚴,戶外絶行跡。” 明 高明 《琵琶記·丞相教女》:“閨中言語,不出閫閾之外。” 清 方文 《述哀》詩:“兒心憂徬徨,莫敢離閫閾。”
(3).地域;疆界。 唐 王勃 《上絳州上官司馬書》:“不然則秋風明月,西江留獨往之因;桂嶠松巖,南山有不羣之地。矧區區者,而重高明之閫閾哉!” 明 方孝孺 《送梁宏省親還廣東序》:“國家盡有宇內,視四海皆其閫閾,何嘗有所偏厚。”
(4).指學術、文藝上的較高境界。 唐 張九齡 《請御批道德經及疏施行狀》:“古今殊論,穿鑿多門,徒廣津梁,何階閫閾。” 宋 王禹偁 《諫議大夫臧公墓志銘》:“後變格慕 韓 柳 文,頗近閫閾。”
沛然
(1).充盛貌;盛大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漢 桓寬 《鹽鐵論·禁耕》:“夫不蚤絶其源而憂其末,若決 呂梁 ,沛然,其所傷必多矣。” 唐 高適 《贈別沉四逸人》詩:“何意閫閾間,沛然江海深。” 廬隱 《兩個小學生》:“這時候的雨,仍是沛然未息, 新華門 一帶已變作血肉橫飛的戰場。”
(2).行疾貌。《後漢書·袁術傳》:“ 董卓 無道,陵虐王室……是以豪傑發憤,沛然俱起。”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仙人 東方生 ,浩蕩弄雲海;沛然乘天游,獨往失所在。” 宋 司馬光 《稷下賦》:“於是 齊王 沛然來游,欣然自喜,謂 稷下 之富,盡海內之美,慨乎有自得之志矣。”
(3).感動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試哉!’” 顏師古 註:“沛然,感動之意也。” 王先謙 補註:“《文選》‘沛’作‘俙’。 李善 注引 張揖 曰:‘俙,感動之意也。俙,或為沛。’”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 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詩:“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蘇曼殊 《本事詩》之三:“ 丹頓 拜倫 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
(2).舊時指隱士的居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宋 蘇軾 《臨江仙》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為退隱。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中丞聞琴》:“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於時 魏特進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並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 宋 蘇軾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嘆。”
(4).泛指四方各地。《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會 。” 唐 杜甫 《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蘇,干戈暫止。”
高適名句,贈別沈四逸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