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錯愕嶺

作者:汪禮約 朝代:明代

度錯愕嶺原文

萬峰青青春縹緲,危巒騰鶱兩崖老。

石上人凌樹杪霞,六丁蹴死煙飛草。

大谷沉沉入南極,蛛絲鳥路風吹直。

杜鵑花老不歸春,鬼母號天魍魎泣。

怪蛟窺人作人立,迸水泠泠洗雙屐。

陰風剪雨雲片磔,峽天漏日冰花白。

巨石開關起仙宅,欲傾不傾走魂魄。

征西將軍眼花碧,蠶叢魚鳧空跼蹐。

詩詞問答

問:度錯愕嶺的作者是誰?答:汪禮約
問:度錯愕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青青

(1) 茂盛的樣子

青青園中葵。——《樂府詩集·長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盡薺麥青青。——宋· 姜夔《揚州慢》

(2) 墨綠色

雲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客舍青青柳葉新。——唐·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危巒

險峻的山巒。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逆節》:“從來 採石 是危巒,四週遭似壁垣。”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自是危巒曲磴,傾側迤行。”

騰鶱

飛升,升空。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得時方張王,挾勢欲騰鶱。” 宋 洪邁 《容齋五筆·騫鶱二字義訓》:“鶱,虛言切,飛貌。” 明 顧夢遊 《焦山紀游》詩:“直上轉蒼翠,雲際猶吐吞,遂振所攜策,登頓若騰鶱。”

上人

(1) 舊時尊稱僧人

(2) 佛教稱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職位高的統治者

(4) 上等人

農工商賈勞苦營生,非上人之所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駕於他人之上

樹杪

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 元規 自執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 唐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是夕月明,餘步階上,仰見樹杪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六丁

道教認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為陰神,為天帝所役使;道士則可用符籙召請,以供驅使。《後漢書·梁節王暢傳》:“從官 卞忌 自言能使六丁。” 李賢 註:“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則丁卯為神,甲寅旬中,則丁巳為神之類也。役使之法,先齋戒,然後其神至,可使致遠方物及知吉凶也。”參閱《無上九霄雷霆玉經》、《靈寶六丁秘法》。 唐 陳陶 《步虛引》:“赤城門閉六丁直,曉日已燒東海色。” 宋 陸游 《夜寒燃火有感》詩:“笑談縛三彭,指顧役六丁。”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一折:“這八卦陣縱橫不窮,管七國江山著君王獨自統。便有六丁神,我敢也驅下天宮。”《西遊記》第十五回:“ 行者 道:‘既如此,不當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將與值日功曹和眾揭諦保守著我師父。等 老孫 尋那澗中的孽龍,教他還我馬來。’”

飛草

以散筆所作之草書。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近歲 蔡君謨 又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亦自成一家。”

大谷

(1).泛指山谷之大者。《詩·大雅·桑柔》:“大風有隧,有空大谷。” 晉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氣清。”

(2).地名。又稱 大谷口 、 水泉口 。在今 洛陽市 南。《後漢書·董卓傳》:“ 卓 遣將 李傕 詣 堅 求和, 堅 拒絶不受,進軍 大谷 ,距 洛 九十里。” 李賢 註:“ 大谷口 在故 嵩陽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對 洛陽 故城。 張衡 《東京賦》雲‘ 盟津 達其後, 大谷 通其前’是也。”其地以產梨著名。《文選·潘岳<閒居賦>》:“ 張公 大谷 之梨, 梁侯 烏椑之柿。” 劉良 註:“ 張公 居 大谷 ,有夏梨,海內唯此一樹。” 唐 崔興宗 《和王維敕賜百官櫻桃》詩:“末勝 晏子江 南橘,莫比 潘 家 大谷 梨。”

沉沉

(1) 沉重;必需費力才能舉起或移動的

穗子沉沉地垂下來

(2) 低而沉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宋· 柳永《雨霖鈴》

沉沉入睡

南極

(1)

(2) (1)∶從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頂 (2)∶地球上最南的一點,地軸的南端

(3) 磁鐵自由懸掛時指向南方的磁極

蛛絲

蜘蛛分泌物結成的絲。亦指蛛網。 唐 杜甫 《牽牛織女》詩:“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 宋 王安石 《寄慎伯筠》詩:“世網掛士如蛛絲,大不及取小綴之。”

路風

公交、鐵路的工作風貌

杜鵑花

也叫映山紅,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卵狀橢圓形。春季開花,花冠闊漏斗形,紅色,是著名的觀賞植物。 唐 白居易 《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韻寄之》:“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花》:“杜鵑花以二三月杜鵑鳴時開,一名暎山紅,一名紅躑躅……又 上虞 釣臺山 上雙筍石,其頂有杜鵑花,春夏照爛,望之若人立而飾其冠冕者。” 清 黃遵憲 《杜鵑》詩:“杜鵑花下杜鵑啼,苦風淒雨夢亦迷。” 楊朔 《滇池邊上的報春花》:“說起 昆明 的花木,真正別致。最有名的三種花是茶花、杜鵑花,還有報春花。”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鬼母

(1).傳說中神名。虎頭龍足,蟒目蛟眉,居於 南海 。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鬼母》:“ 南海 小虞山 中,有鬼母,能產天下鬼。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 蒼梧 有 鬼姑神 是也,虎頭、龍足、蟒目、蛟眉。”

(2).指佛教護法神 鬼子母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 王鉷 據 陝州 ,集天下良工畫 聖壽寺 壁……至今尚有十堵餘,其間西廊迎佛舍利,東院佛母壁最奇妙,神彩皆欲飛動。又有 鬼母 、瘦佛二壁差次。其餘亦不甚過人。”參見“ 鬼子母 ”。

(3).指 劉邦 斬蛇故事中白蛇之母。 唐 李賀 《春坊正字劍子歌》:“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夜哭。”參閱《史記·高祖本紀》。

(4).方言。巫婆。《南方周末》1992.10.23:“鬼母,是 贛 東人對巫婆的俗稱。”

號天

對天號泣。言極其悲痛。《莊子·則陽》:“至 齊 ,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菑,子獨先離之。’”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萬里故鄉,幼孤在前,相顧不歸,泣血號天。” 宋 蘇軾 《祭石幼安文》:“攜手同歸,相視華顛,孰雲此來,拊膺號天。”

魍魎

傳說中的一種鬼怪

作人

(1) 為人處世

作人的學問大著哩

(2) 教育人民,培植人才

作人要從根本上抓起

迸水

(1).奔騰的河水。 南朝 梁 劉孝綽 《答何記室詩》:“晨征凌迸水,暮宿犯頽風。” 唐 駱賓王 《晚渡黃河》詩:“通波連 馬頰 ,迸水急 龍門 。” 明 劉基 《題山水圖為寶林衍上人作》詩:“高松浥露和煙冷,迸水穿沙出谷渾。”

(2).從高處瀉落的水。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迸水傾瑤砌,疏風罅玉房。”

泠泠

(1) 形容清涼;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聲。借指清幽的聲音

陰風

(1) 從陰暗處來的一股不正或 * 的風

扇陰風、點鬼火

(2) 寒冷的風

雨雲

(1)

(2) 致雨的雲

(3) 暗黑色的密雲

天漏

謂雨量過多。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參》詩:“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清 錢謙益 《苦雨嘆》詩:“東南天漏何時好?一月愁霖失晴昊。”

花白

(1) 白色和黑色混雜的

花白頭髮

(2) 斑白的;夾雜有灰色的

在她的臉頰旁披散著花白的頭髮

開關

(1) 打開城門

(2) 機器的啟動和關閉的裝置

仙宅

指仙人居處。 清 王士祿 《調笑令·雲英》詞:“心堅玉臼終須得,共踐 玉峯 仙宅。”

不傾

(1).不傾側;不傾覆。 漢 張衡 《思玄賦》:“登 蓬萊 而容與兮,鼇雖抃而不傾。” 晉 潘岳 《西征賦》:“圖萬載而不傾,奄摧落於十紀。” 清 戴名世 《<困學集>自序》:“即不用而亦所以持世於不傾也。”

(2).不偏。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僉事序》:“子其正乃心,嗜欲不形,好惡不傾,是非鹹得其正,然後可以為正矣。”

走魂

巫者弄術,謂靈魂離開軀殼,赴訴鬼神,以祈福禳災。 五代 齊己 《夏雲曲》:“男巫女覡更走魂,焚香燭天天不聞。”

將軍

(1)

(2)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3) 將西洋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4) 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

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眼花

看東西模糊不清

頭昏眼花

蠶叢

(1).相傳為 蜀 王的先祖,教人蠶桑。《藝文類聚》卷六引 漢 揚雄 《蜀本紀》:“ 蜀 始王曰 蠶叢 ,次曰 伯雍 ,次曰 魚鳧 。” 唐 李白 《蜀道難》詩:“ 蠶叢 及 魚鳧 ,開國何茫然。”

(2).借指 蜀 地。 宋 司馬光 《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長安以詩寄賀》:“蠶叢龜印解,鶉野隼旟新。”參見“ 蠶叢路 ”。

(3).見“ 蠶叢路 ”。

魚鳧

(1).傳說中古 蜀國 帝王名。 漢 揚雄 《蜀王本紀》:“ 蜀 王之先,名 蠶叢 、 伯灌 、 魚鳧 、 蒲澤 、 開明 。” 唐 李白 《蜀道難》詩:“ 蠶叢 及 魚鳧 ,開國何茫然。” 清 趙翼 《接同年李雨村書》詩之三:“豈意 魚鳧 國,今成豺虎區。” 郭沫若 《蜀道奇》詩:“流成瀑布三千丈,地質年代遠邁 蠶叢 與 魚鳧 。”

(2).魚和鳧。鳧,野鴨。 元 王逢 《題垂虹橋亭》詩:“葑田連沮洳,鮫室亂魚鳧。”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定海水操》:“﹝健兒﹞又趵躍入水,輕如魚鳧。”

跼蹐

(1) 畏縮恐懼的樣子

(2) 狹隘;不舒展;狹窄

詩詞推薦

度錯愕嶺原文_度錯愕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