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萬方安和九詠·其四·碧溪一帶》
全文:
東向俯長溪,溪煙入牖低。
氣蒸銀沆瀣,界是碧玻瓈。
秋月蘆花渚,春風柳線堤。
於何識常住,翹首睇璇題。
參考注釋
於何
(1).為何;如何。《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贈崔士瑾》詩:“十年前見君,甲子過我壽;於何今相逢,華髮在我後?”
(2).什麼。於,助詞。 漢 張衡 《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晉 左思 《蜀都賦》:“異類眾伙,於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一:“ 何氏 之從學,蘭蕙已滿畹。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
常住
(1).佛教語。永存。《法華經》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蘇跋陀羅窣堵波》:“勿謂如來畢竟寂滅,法身常住。”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孔子說與楞嚴經合》:“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2).法無生滅變遷稱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瓔珞啟》:“法身與金剛齊固,常住與至理俱存。”《南齊書·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
(3).僧、道稱寺舍、田地、什物等為常住物,簡稱常住。《雲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孫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馮翊 《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 朱崖 出鎮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水滸傳》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遊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了。” 清 錢謙益 《揚州石塔寺復雷塘田記》:“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畝,寺僧開墾作常住田。”
(4).道觀中的主事者。《雲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師令其家各備香油為之焚香……常住亦為辦齋食供養。”
翹首
抬頭而望;也形容盼望之切:翹首晴空|登高翹首,遠望家鄉|翹首以待。璇題
亦作“琁題”。玉飾的椽頭。《文選·揚雄<甘泉賦>》:“珍臺閒館,琁題玉英。” 李善 注引 應劭 曰:“題,頭也。榱椽之頭,皆以玉飾,言其英華相爥也。” 唐 白居易 《勸酒》詩:“東鄰起樓高百尺,璇題照日光相射。”《明史·萬燝傳》:“前建佛宇,璇題耀日,珠網懸星,費金錢幾百萬。”
乾隆名句,萬方安和九詠·其四·碧溪一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