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題新澗亭兼酬寄朝中親故見贈》
全文:
何處披襟風快哉,一亭臨澗四門開。
金章紫綬辭腰去,白石清泉就眼來。
自得所宜還獨樂,各行其志莫相咳。
禽魚出得池籠後,縱有人呼可更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披襟
(1).敝開衣襟。多喻舒暢心懷。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 宋 張景星 《秋日白鷺亭》詩:“開樽屏絲竹,披襟向蕭籟。” 清 杜岕 《張大育頭陀抱琴來同孟新聽彈》詩:“一曲《塗山操》,披襟此日過。”
(2).指衣衫破爛,把衣襟拖掛下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壯丁們在每一個人身上穿著一件衛生衣……大框小洞,帶片披襟,甚至有的一邊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猶披心。謂推誠相與。《晉書·周顗傳》:“ 伯仁 總角於東宮相遇,一面披襟,便許之三事,何圖不幸自貽王法。”《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與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琚》詩:“入幕知 孫楚 ,披襟得 鄭僑 。” 清 陳盟 《與親友話舊》詩:“所願故鄉歸有路,披襟重話再生歡。”
風快
(1).風吹得暢快。 宋 柳永 《夏雲峰》詞:“ 楚 臺風快, 湘 簟冷,永日披襟。” 宋 周邦彥 《芳草渡·別恨》詞:“聽碧窗風快,珠簾半卷疏雨。”
(2).猶飛快。 艾蕪 《紡車復活的時候》:“捏著車輪中間的扶手,輕輕一搖,便風快地轉動。” 柳青 《銅牆鐵壁》第六章:“她們風快上了山,到樹底下,胸脯都一起一伏地喘著氣。”
(3).十分鋒利。 秦*基*偉 《故鄉的戰鬥》:“大家早就把槍擦得乾乾淨淨,把馬刀磨得風快。”
四門
(1).指明堂四方的門。《書·舜典》:“賓於四門,四門穆穆。”《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闢四門而開四聰。”
(2).學校名,即四門學。《舊唐書·歸崇敬傳》:“其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詳“ 四門學 ”。
(3).佛經有 釋迦牟尼 ( 淨飯王 太子)出四門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傳說。《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 殷 鑒四門,幽求六歲。” 李善 注引《瑞應經》曰:“太子至十四,啟王出遊,始出城東門,天帝化作病人,即迴車,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太子出城南門,天帝化作老人,迴車而還,愍念人生丁壯不久。太子出城西門,天帝化作死人,迴車而還,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太子出城北門,天帝化作沙門,太子曰:‘善哉,唯是為快。’即迴車還,念道清浄,不宜在家。”
(4).武術名詞。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種架勢。《負曝閒談》第二回:“因他四門開得好,蒙本處提標營營官的少爺賞識了,替他補了一分糧,又給了他一道八品軍功的奬札。”參見“ 四門斗里 ”。
白居易名句,題新澗亭兼酬寄朝中親故見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