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清風十韻》
全文:
素魄離箕舌,鳴鳶載錦綢。
微涼生玉宇,餘韻泛蘭臯。
竿轉相烏數,廚搖萐莆勞。
渚苹偏靃靡,苑樹更蕭騷。
五斗梧初析,三年翼自高。
陶窗時拂衽,楚榭正揮毫。
塵篋悲鸞扇,雲帆戒鷺濤。
洞庭驚木葉,騎省歡霜毛。
勢好摶羊角,心終憶蟹螯。
泠然知有待,仙寇異吾曹。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素魄
月的別稱。亦指月光。 南朝 梁簡文帝 《京洛篇》:“夜輪懸素魄,朝光盪碧空。”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五:“素魄銜夕岸,緑水生曉潯。” 宋 周邦彥 《倒犯·新月》詞:“駐馬望素魄,印遙碧,金樞小。”《水滸傳》第二回:“彩霞照萬里如銀,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 《乙卯二月望夜與胡豫生觀月有詠》:“素魄行無極,光霽曠來臨。”
箕舌
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寬廣處,其狀如舌。《禮記·曲禮上》“坐毋箕” 唐 孔穎達 疏:“坐毋箕者,箕謂舒展兩足,狀如箕舌也。” 清 魏源 《籌漕篇上》:“ 山東 之 登萊 二州,斗出海中,長如箕舌,由南赴北,舟行必繞出其外。”
鳴鳶
(1).在旌旗上畫張口狀的鴟,遇風揭舉,用以警眾。《禮記·曲禮上》:“前有塵埃,則載鳴鳶。” 孔穎達 疏:“鳶,今時鴟也。鴟鳴則風生,風生則塵埃起;前有塵埃起,則畫鴟於旌首而載之,眾見鹹知以為備也。”《後漢書·馬融傳》:“六驌騻之玄龍,建雄虹之旌夏,揭鳴鳶之脩橦。” 李賢 註:“鳶,鴟也,音緣。鳴則風動,故畫之於旌旗以候埃塵也。”後因借指狂風大作。 清 李漁 《奈何天·攢羊》:“休怕風寒雪冷,雪夜鳴鳶,不是仗寒威,怎操全勝。”
(2).鷂鷹。 漢 劉楨 《射鳶》詩:“鳴鳶弄雙翼,飄飄薄青雲。”
楊億名句,清風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