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府高扃守鬼神,蔽虧那掩艷華春

廖行之還十五弟文稿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還十五弟文稿》

全文:
文府高扃守鬼神,蔽虧那掩艷華春
屠門肯作朵頤過,龍頷經攘照海珍。
十襲莫論藏弆寵,雙眸姑浣向來塵。
從茲染指諳腴味,藜莧難甘誑腹貧。

廖行之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廖行之文府高扃守鬼神,蔽虧那掩艷華春書法作品欣賞
文府高扃守鬼神,蔽虧那掩艷華春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文府

文章的府庫。指收藏圖書的地方。《文選·王僧達<答顏延年>》:「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呂延濟 註:「文府,謂文章為府庫之富。」 南朝 梁 沉約 《到著作省謝表》:「珥筆史觀,記言文府。」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誰與陳述經典,修明法程,抉文府之秘,啟藝林之鑰。」

高扃

高大的門。 唐 王勃 《秋晚入洛於畢公宅別道王宴序》:「高扃向術,似 元禮 之龍門;甲第臨衢,有當時之驛騎。」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蔽虧

謂因遮蔽而半隱半現。 唐 孟郊 《夢澤行》:「 楚 山爭蔽虧,日月無全輝。」 清 劉大櫆 《浮山記》:「古木蒼藤,蔽虧掩映,冬夏常蔚然。」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三:「高高望無極,蔽虧天日光。」

廖行之名句,還十五弟文稿名句

詩詞推薦

文府高扃守鬼神,蔽虧那掩艷華春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