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謝伋的《送孫仲舉徽猷罷郡造朝》
全文:
四月維夏天未暑,天台居民逃室處。
城中屢貴巷陌喧,城外號奴去村墅。
老癃扶杖少者趨,夫棄禾麻婦投杼。
肩隨足躡似同謀,色沮聲低鹹偶語。
使君高車挽不止,誰其嗣之保閭里。
攀轅臥轍豈留行,遮道填門寧足恃。
三江阻隔江水深,莫使江頭有船艤。
我聞此語良足聽,呼使來前陳本始。
吾州使君能靜治,千里無虞安獄市。
澄之不清擾不濁,盡道使君心似水。
昔襦不足今褲余,良藥千金補瘡痏。
黃屋近駐錢塘城,願說政平並訟理。
從今更借二三年,增秩賜金書用璽。
我言此語爾未思,有大於此爾何如。
入為三公自故事,天台美爾公是宜。
德澤但可施一州,潤及九里寧獨私。
攜持卻看祖道盛,送車百兩多旌麾。
爭先勸飲接殷勤,玉酒湛湛皆盈卮。
使君千觴亦未醉,更聽小儒前致詞。
嗟予待次七閩郡,法式規模知吏師。
忘年屈勢待我厚,歲月易得今再期。
送公去郡情更惡,人送作郡知何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晉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故事
(1) 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虛應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舊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宋· 蘇洵《六國論》
(5) 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
民間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故事梗概
天台
(1).謂尚書台、省。《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縣遠,眾所絶意。”《北齊書·文宣帝紀》:“仍攝天臺,總參戎律。”《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東朝乎?” 胡三省 註:“天臺,謂尚書省。”參見“ 三臺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台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台 路遠。”詳“ 天台山 ”。
謝伋名句,送孫仲舉徽猷罷郡造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