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養虛齋有會》
全文:
虛自齋之體,養則齋之用。
體用互相資,應物無不中。
然而齋之養,無為故弗縱。
是以齋之虛,有受乃因供。
試問坐齋者,可能如是共。
參考注釋
體用
(1).本體和作用。語本《參同契》卷下:“春夏據內體……秋冬當外用。”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一道》:“是用發懇惻之誠,咨體用之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告詞用上語》:“制云:朕自東朝之歸,方知南面之樂,宜時懿戚,同此體用。” 嚴復 《原強》:“且一羣一國之成之立,其間體用功能,實無異於生物之一體,大小雖殊,而官治相準。”
(2). 中國 古代哲學亦以“體用”指事物的本體、本質和現象。
互相
彼此
互相攻擊。——《廣東軍務記》
互相吞併。——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互相軒邈。——吳均《與朱元思書》
互相的愛慕
應物
(1).順應事物。《莊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慮恂達,耳目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 鍾泰 發微:“‘應物無方’,言不執滯也。”《史記·太史公自序》:“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 宋 歐陽修 《道無常名說》:“無常以應物為功,有常以執道為本。”《西遊記》第二回:“這猴王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
(2).猶言待人接物。《晉書·外戚傳·王濛》:“虛己應物,恕而後行。”《隋書·循吏傳·劉曠》:“ 劉曠 ,不知何許人也。性謹厚,每以誠恕應物。” 明 孫柚 《琴心記·挑動春心》:“你看他清標應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氣逼人,似野鶴之出羣。” 清 姚鼐 《揚雄<太玄>目錄序》:“雖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見所以處事應物者,皆合乎聖人之道也。”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乾隆名句,養虛齋有會名句
名句推薦
層檐月印高低影,寒壑風號遠近聲。
朱惟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