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紹曇的《偈頌一百零二首》
全文:
幕掛春煙,簟鋪秋水。
高枕橫眠,鼻雷聒耳。
爍石流金總不知,何須殿閣薰風至。
又誰管九十日種粟燒畲,說什麽十三番悟明自己。
灼然是個無慚愧,閻羅王倒退三千里。
參考注釋
九十
(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峯青。”
日種
佛教故事。傳說 大茅草王 無子,出家成王仙,被獵師之箭所誤傷,其血滴地,生出二甘蔗。甘蔗經日炙成熟,剖莖,一莖蔗出男童一人,另一莖蔗出女童一人。相師言此男童在甘蔗里經日炙熟而出,故名為“日種”,立以為王。女童長大後,納為王第一妃。見《佛本行經·賢劫王種品下》。
燒畲
燒荒種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煮井為鹽速,燒畬度地偏。” 仇兆鰲 註:“《農書》: 荊楚 多畬田,先縱火熂爐,候經雨下種…… 杜田 曰: 楚 俗,燒榛種田曰畬。”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之九:“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宋 陸游 《村舍》詩:“山高正對燒畬火,溪近時聞戽水聲。”
什麽
亦作“ 什末 ”。同“甚麼”。1.疑問代詞。表示疑問。《壇經·機緣品》:“師曰:‘汝曾作什麼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 奇章公 始來自 江 黃 間,置書囊於國東門,攜所業先詣二公…… 韓 始見題,而掩卷問之曰:‘且以拍板為什麼?’”《景德傳燈錄·法達禪師》:“祖又曰:‘汝名什麼?’對曰:‘名 法達 。’” 魯迅 《吶喊·藥》:“好香!你們吃什麼點心呀?” 李廣田 《<散文三十篇>序》:“若問這些文章到底有什末意義,勉強說,也不過是多少地反映了那箇舊社會的某些方面。”
2.疑問代詞。表示無須,不必。 唐 呂岩 《勸世》詩:“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是甚命,問什麼卜?!”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四折:“若是 漢 天子早把書明降, 韓元帥 免受人誣罔……我 蒯徹 也粧什麼風魔,使什麼伎倆!”如:你說呀,裝什麼啞巴!3.疑問代詞。虛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張天翼 《春風》:“於是河沿上走著的人聞到了一種什麼花香,還夾著一種腥味兒。” 茅盾 《子夜》三:“這‘缺少了什麼似的’感覺,即使是時隱時現,可是總常在她心頭。”《朱自清文集·自序》:“用‘你我’做書名,沒有什末了不得的理由;至多只是因為這是近年來所寫較長的一篇罷了。” 郭小川 《在大沙漠中間》詩:“尊敬的讀者啊,我必須在這裡寫點什麼。”
4.疑問代詞。任指。表示無例外。 張天翼 《兒女們》二:“還有許多不安分的傢伙入了他們的伙,他們到處放火,把什麼都搶得精光。”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二:“什麼也不行,什麼也不會,自己只是個傻大黑粗的廢物!”
5.疑問代詞。任指。用於前後照應,表示前者決定後者。如:什麼地方種什麼莊稼,要根據自然條件而定。
6.疑問代詞。用於列舉,表示等等、之類的意思。 老舍 《龍鬚溝》第二幕:“小偷兒什麼的,差不離快斷了根!” 孫犁 《白洋淀紀事·女保管》:“她原是一個女短工,專給地主家拆洗衣服,侍候坐月子什麼的。”
7.疑問代詞。用於否定。表示不同意、不以為然。 魯迅 《吶喊·孔乙己》:“ 孔乙己 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 何 家的書,吊著打。’”如:什麼不知道,昨天我還提醒你來著。
8.疑問代詞。表示憤慨、不滿或驚訝。 魯迅 《野草·狗的駁詰》:“‘什麼!?’我氣憤了,覺得這是一個極端的侮辱。”如:擠什麼!按次序來。如:什麼!都九點了,咱們得馬上動身了。
三番
(1).輪流三次。《詩·齊風·猗嗟》“四矢反兮” 唐 孔穎達 疏:“大射皆三番,射訖止,而不復射,是禮射三而止也。”
(2).三組。《宋史·外國傳二·夏國下》:“別副以兵七萬為資贍,號御圍內六班,分三番以宿衛。”
悟明
佛教語。了悟真言。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上》:“近日禪宗之弊,以覺識依通為悟明,以穿鑿機緣傳授為參學。”
自己
(1) 自身;本身
一個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發現別人與自己有多大的不同
(2) 屬於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我自己的父親
釋紹曇名句,偈頌一百零二首名句
名句推薦
人間有味俱嘗遍,只許江梅一點酸
徽宗朝太學生《續徽宗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