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次韻徐監岳四首》
全文:
文字挽回正始音,如君豈合安家林。
乾祿不和次且嘆。
讀書方競分寸陰。
斯人與室幸孔邇,有底尋丈能汲深。
兩詩竟得摩老眼,慰我饑渴他年心。
參考注釋
乾祿
南北朝 時勛貴、官吏對被役使的“乾”收取免役絹作為一種額外俸給,稱“乾祿”。《北史·恩幸傳·齊諸宦者》:“猶以 波斯 狗為儀同、郡君,分其乾祿。”《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七年》:“舊蒼頭 劉桃枝 等皆開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兒、歌舞人、見鬼人、官奴婢等濫得富貴者,殆將萬數……乃至狗、馬及鷹亦有儀同、郡君之號,有鬭鷄,號開府,皆食其乾祿。” 胡三省 註:“乾出所部之人,一乾輸絹十八匹,乾身放之。”
(1).求福。《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乾祿豈弟。”
(2).求祿位;求仕進。《論語·為政》:“ 子張 學乾祿。” 漢 王充 《論衡·自紀》:“不鬻智以乾祿,不辭爵以吊名。”《梁書·明山賓傳》:“兄 仲璋 嬰痼疾,家道屢空, 山賓 乃行乾祿。”《金史·隱逸傳序》:“後世乾祿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與嘆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鮮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書痴》:“非為乾祿,實信書中真有金粟。”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雖兜牟深隱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乾祿之色,固灼然觀於外矣!”
不和
(1)
意見分歧
這兩人之間從未有任何不和
(2)
(3)
不一致、不團結,缺乏和諧和一致的意見
製造不和
(4)
以爭吵,摩擦和對立為特色的持久的不一致
由這種局勢而引起的爭論是激烈的,不和看來要表面化
次且
猶豫不進貌。《易·夬》:“臀無膚,其行次且。” 孔穎達 疏:“次且,行不前進也。” 唐 柳宗元 《宥蝮蛇文》:“其頸蹙恧,其腹次且。” 清 方苞 《答申謙居書》:“聞僕避客,次且而不進。”
陳造名句,次韻徐監岳四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