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流謙的《同馮縉雲遊無為以吾獨胡為在泥滓分韻賦詩得》
全文:
人言躍馬妨杖藜,世士不可污丹梯。
人言解牛非割雞,豈信截玉如截泥。
山林朝士弧矢睽,一物異用鵠之棲,妄生濤瀾分畛畦。
我自局狹誰排擠,先生大千一手提。
使握鼎鉉如扶犁,豈於喧寂心生翳。
朝驅兩輪鹿護麛,暮閱千紙發變黳。
痛者手摩攣者攜,蟻虻膚撓夕夢迷。
餒蛟仄目初生羝,血牙未澆遭燖刲。
天公付公為旱霓,作三日雨徵可稽。
詰朝棧路尚澗溪,籃輿軋軋勞攀躋。
束縛繡斧揮金鼙,吏奉杖屨從小奚。
指點山水窮坤倪,夜談隱具窺緗綈。
曠然冥濛徹瓮醯,轉變前境塵卻犀。
我自嘆駭失徑蹊,公如大像頭小低。
嗟乎太倉此一稊,不從公來噬其臍。
是山冠冕川東西,二大老丈光璇題。
公不一語意慘淒,是以稽首拜馬蹄。
欣然傾倒珠玻璃,飛天寶焰照栱枅。
夢中櫂唱驚鳧鷖,挽衣不留恨空齋。
悲願苦切哀黔黎,早縛渾厥臣羌氐。
快讀大頌崖天齊,把茅歸謝黃金閨。
收拾伊傅從阮嵇,為公再歌歸來兮。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曠然
(1).豁達。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新唐書·柳渾傳》:“免後數日,置酒召故人出遊,酣肆乃還,曠然無黜免意。” 清 顧炎武 《贈於副將元剴》詩:“所貴烈士心,曠然自超卓。”
(2).形容豁然通曉。 漢 焦贛 《易林·明夷之恆》:“魂微惙惙,行纊聽絶。曠然大通,復更生活。”《後漢書·申屠剛傳》:“此天所以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曠然覺悟。”《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朕親自覽讀,反覆數周,心開目明,曠然發矇。”
(3).寬宏貌。《後漢書·度尚傳》:“獄吏謂 盤 曰:‘天恩曠然而君不出,可乎?’”《新唐書·郭虔瓘傳》:“昔 相如 能詘 廉頗 , 寇恂 不吝 賈復 ,宜各曠然,終承朕命。” 金 王若虛 《<新唐書>辨中》:“若陛下忘其親讐,曠然受之,惟才是用,塞讒毀路,其誰敢不竭忠以聞上乎?”
(4).虛空貌。《雲笈七籤》卷六十:“至此常須少食,務令腹中曠然虛浄。”
(5).開闊貌。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五:“朝入 譙郡 界,曠然消人憂。”《太平廣記》卷一九七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說》:“嘗有一人,悞墜穴中……乃緣穴而行,可十許日,忽曠然見明。” 清 惲敬 《游通天岩記》:“過主巖,巖益盤盤然,南折而西,有岫出巖背,曠然也,曰:‘忘歸巖’。”
冥濛
蒙昧。 元 貢師泰 《擬古》詩之二:“鄙哉 叔孫氏 ,綿蕝變王風。寥寥數千載,伊誰啟冥矇。”
(1).幽暗,不明。 晉 左思 《吳都賦》:“島嶼緜邈,洲渚馮隆,曠瞻迢遞,迥眺冥濛。” 唐 黃滔 《水殿賦》:“三十六宮之雲雨,澒洞隨來;一千餘里之煙塵,冥濛撲去。” 明 劉崧 《玉華山》詩:“傷心俯城郭,煙雨正冥濛。”參見“ 冥濛 ”。
(2).濃密貌。 唐 元稹 《松樹》詩:“槐樹夾道植,枝葉俱冥濛。” 明 杜濬 《寓園即事》詩之二:“我往屬除草,我旋草未除。葵荒亦在眼,冥濛相翳如。”
(3).猶矇昧無知。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輒有避諱,含混出之,持‘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之義,雍遏一世之聰明,驅之冥濛之域,至死不悟。”
冥濛:幽暗不明。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青林結冥濛,丹巘被蔥蒨。”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詩:“遊人夜到 汝陽 間,夜色冥濛不解顏。” 元 湯式 《一枝花·題崇明顧彥昇上居》曲:“近睹著 扶桑 野陽烏閃爍,遙認著 蓬萊山 煙靄冥濛。”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青冢無草木》:“ 昭君 墓, 嘉禾 曹秋岳 先生嘗至,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黱色,古雲青冢。”參見“ 冥濛 ”。
轉變
從一種形式、狀態或特點變為另一種形式、狀態或特點
轉變立場
李流謙名句,同馮縉雲遊無為以吾獨胡為在泥滓分韻賦詩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