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紳的《膠山寺》
全文:
驅馬款禪扉,松風冷拂衣。
紅塵不到處,青嶂此忘歸。
鳥望生台下,雲侵講座飛,楞伽味真趣,轉覺俗緣稀。
參考注釋
台下
(1).台榭的下面。《春秋·文公十八年》:“丁丑,公薨於臺下。”《韓詩外傳》卷二:“ 顏淵 侍坐, 魯定公 於臺, 東野畢 御馬於臺下。”
(2).古時對人的尊稱。《水滸後傳》第七回:“ 郭京 鞠躬答道:‘臺下世胄英才,神仙骨相,趨謁旌旄,足慰平生。’”
(3).謂政治舞台之下,即不執政地位。 毛澤*東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他們要求實行西方的兩黨制,這一*黨在台上,那一*黨在台下。”
講座
一種教學形式,多利用報告會、廣播等方式進行
漢語拼音講座
楞伽
亦作“ 楞迦 ”。1.山名。梵文音譯。在古 師子國 (今 斯里蘭卡 )境。相傳佛在此山說經。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若非圓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頂人。”
(2).指《楞伽經》。梵名。有四種漢文譯本,今存三種。此經提出五法、三性、八識等大乘教義,後人在詩文中常有徵引。 唐 韋應物 《寄恆璨》詩:“今日郡齋閒,思問《楞伽》字。” 明 高啟 《楞伽寺》詩:“《楞伽》義未曉,塵累方自恥。” 清 姚鼐 《法源寺》詩:“欲偕投紱老,終日問《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法相名為《瑜伽師地》,雖與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師有幾’之文。此則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真趣
真正的意趣、旨趣。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殷仲文<興矚>》:“晨游任所萃,悠悠藴真趣。” 宋 蘇舜欽 《呂公初示古詩一編因以短歌答之》:“上有致君卻敵之良策,下有逍遙傲世之真趣。”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二:“ 霞村 詩,意境幽恬,善發真趣。”
俗緣
佛教以因緣解釋人事,因稱塵世之事為俗緣。 唐 許渾 《記夢》詩:“塵心未盡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宋 司馬光 《寄清逸魏處士》詩:“徒嗟俗緣重,端使素心違。”《紅樓夢》第一二○回:“ 寶玉 未及回言,只見船頭上來了兩人,一僧一道,夾住 寶玉 道:‘俗緣已畢,還不快走?’”
蘇紳名句,膠山寺名句
名句推薦
興亡一垤影,影中驗得失
陳三立《庸庵尚書於滬上主逸社第二集適值三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