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洪咨夔的《食菜》
全文:
清晨薄采采,風露拍滿篝。
漢中信可王,新都亦宜侯。
瓮菹氏諸葛,籠炊字元修。
駢頭束翠鳳,碎甲屠蒼虬。
下箸萬錢直,轑斧千戶謀。
暑寒久不厭,暮蚤急易求。
相與共甘苦,傾蓋成白頭。
厚味五兵媒,文字葷膻仇。
移文東郭生,毋作肉食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厚味
很濃的味道
五兵
(1).五種兵器。所指不一。《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車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見《司兵》 鄭玄 注。《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 范寧 註:“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漢書·吾丘壽王傳》:“古者作五兵。” 顏師古 註:“五兵,謂矛、戟、弓、劍,戈。”
(2).泛指各種兵器。《隋書·達奚長儒傳》:“且戰且行,轉鬭三日,五兵鹹盡,士卒以拳毆之。” 唐 獨孤及 《慶鴻名頌》:“ 唐 興百三十有八載,皇帝在賄天下,鑄五兵為農器,棲萬姓於壽域。”
(3).泛指軍隊。《戰國策·齊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則五兵不動而諸侯從。”《舊唐書·太宗紀上》:“若 軒轅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戰爭。 南朝 梁 劉孝標 《金華山棲志序》:“ 左元放 稱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轉。’” 前蜀 杜光庭 《晉公太白狼星醮詞》:“弓弢戢偃,雨順風調,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書”的省稱。詳“ 五兵尚書 ”。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葷膻
指有辛味的菜與牛羊肉。 唐 韋應物 《紫閣東林居士叔緘賜松英丸輒獻詩代啟》:“道場齋戒今初服,人事葷羶已覺非。”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二·韜光禪師》:“刺史 白居易 重其道,嘗具饌飯之,以詩邀云:‘白屋炊香飯,葷羶不入家。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洪咨夔名句,食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