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長笛亦何有,拂衣起舞聊婆娑

孫介丁未孟秋夜月明如中秋因思范公守南陽賞月及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孫介的《丁未孟秋夜月明如中秋因思范公守南陽賞月及》

全文:
先生赤壁舟中賦,老子百花洲上歌。
古人不負此明月,今我當如此月何。
連宵風雨暑欲盡,碧玉萬里誰新磨。
冰盤無聲出海底,蕩漾六合生金波。
早秋便得許奇絕,探借八月清光多。
天公賜我美無價,樽酒不設羞嫦娥。
人生看月幾時足,百年寒暑如飛梭。
兩公卻與月長在,聲名萬古流江河。
夢生羽翼不可逐,想像風景空吟喔。
洞簫長笛亦何有,拂衣起舞聊婆娑

孫介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孫介洞簫長笛亦何有,拂衣起舞聊婆娑書法作品欣賞
洞簫長笛亦何有,拂衣起舞聊婆娑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洞簫

簫,因不用蠟蜜封底而得名

長笛

管樂器,管身有指孔和吹孔,音域從中央C往上三個八度,外形大體與我國竹笛類似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杜預 註:“拂衣,褰裳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穀神子 《博導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態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起舞

亦作“ 起儛 ”。1.起身舞蹈。《國語·晉語二》:“ 驪姬 許諾,乃具,使 優施 飲 里克酒 。中飲, 優施 起舞。”《隋書·五行志上》:“ 武帝 講於 重雲殿 ,沙門 誌公 忽然起儛歌樂,須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後元豐行》:“ 吳 兒踏歌女起舞,但道快樂無所苦。” 蔡東藩 《唐史通俗演義》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諸王等更迭奉觴。”

(2).“聞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時奮發,刻苦磨鍊。典出《晉書·祖逖傳》。 宋 蘇轍 《中秋月望十六終夜如晝》詩:“冷澈登臨倦,衰慵起舞遲。” 清 納蘭性德 《滿庭芳·題元人<蘆州聚雁圖>》詞:“待向中宵起舞,無人處,那有村雞。” 陳毅 《滿江紅·游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記沿途所見》詞:“應中宵起舞到鷄鳴,練腰腳。”參見“ 聞雞起舞 ”。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孫介名句,丁未孟秋夜月明如中秋因思范公守南陽賞月及名句

詩詞推薦

洞簫長笛亦何有,拂衣起舞聊婆娑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