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多勝亭》
全文:
昌稱文章續灑漢,只合彯纓侍香案。
帝遺騎麟下大荒,肯為吾州一笑粲。
至今千里被膏沐,猶自{上雨下矞}雲余絢燦。
後二百年來祖侯,不以左官興寤歡。
西園作堂娛歲豐,東城選勝湖波漫。
不知此湖孰經始,秀水之涯矗堤垾。
花嶼逶迤雙徑通,荷盪淼莽三塘貫。
憑堤築台夐清曠,羈官賴此匯憤惋。
嘉二三子南渡來,營葺頗能還舊觀。
風流轉燭冷如鐵,仆雨摧風存者半。
蹇余意倦直承明,次補適來忝藩翰。
腐不能通柱後文,拙尤不辨牙籌算。
自公政須豁滯懣,時屈何能事輪奐。
支傾補壞聊復爾,護邃培高足娛玩。
江山入手要彈壓,風月無邊供判斷。
高賢一語真實錄,勝游雖多此為冠。
水花岸草錯雲錦,雨瘴清嵐無*界畔。
忘機自與鷗鷺親,無事從渠鳧鶩散。
老仙音塵可得追,移得盧家石堅悍。
題評倚重南軒翁,瞻相如瑟黃流瓚。
迂頑我豈經世具,乞身去詠南山矸。
作詩聊與來者期,何去後思可稱讚。
尚友三賢自不差,時復憑熊一來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尚友
(1).上與古人為友。《孟子·萬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歸去來館》詩:“予生千載後,尚友千載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滿洲二理學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雖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無一人以理學著。”
(2).指與高於己者交遊。 明 李贄 《覆耿中丞書》:“僕尚友四方,願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
三賢
(1).佛教語。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嶽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變文》:“越三賢,超十地,福德周圓入佛位。”參見“ 三賢十聖 ”。
(2).三個賢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方魁 與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詩人缺唇處士 方乾 之後,與 嚴子陵 、 范文正公 為釣臺三賢。” 明 瞿佑 《歸田詩話·樂天晚年》:“ 樂天 連為 杭 蘇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則有三賢堂,併 林和靖 、 蘇東坡 祠之。” 沉礪 《展張蒼水墓》詩:“ 於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賢。”
不差
(1)
全對,無差錯
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2)
不錯,不壞
今年的麥收成想還不差。——葉聖陶《火災·曉行》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憑熊
借指地方長官。古時地方長官乘坐橫軾作熊形的車,故稱。 宋 王禹偁 《擬長孫無忌讓代襲刺史表》:“臣等乃位極廟堂,地分藩翰,下至憑熊之秩,盡為尸祿之人。”參見“ 熊軾 ”。
一來
(1).來一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 楚 將平,諸侯將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來。” 唐 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尋師始一來。”《宋史·卓行傳·巢谷》:“ 蘇軾 責 黃州 ,與 谷 同鄉,幼而識之,因與之游。及 軾 與弟 轍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嘗一來相見。”
(2).常與“二來”、“三來”等連用,列舉理由或目的。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來慶賀功勞,二來犒賞孩兒。”《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一來曉得姐姐的心事,二來見 鳳生 靦覥,心裡也有些喜歡,要在裡頭撮合。”《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咱一來是為行好,二來也怕髒了我的店。” 朱自清 《給亡婦》:“你常生病,卻總不開口,掙扎著起來;一來怕擾我,二來怕沒人做你那分兒事。”
(3).謂某種動作或情況的出現。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不記得怎么一來,中途停了筆,去看日報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關著,唯恐別人看見他的秘密,你想,這樣一來別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紅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陽,大家若是都作些詩,喝點黃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來,天下準保太平無事了!”
(4).蒙語ire的音譯。“來了”之意。《華夷譯語》等作“亦列”。 明 黃元吉 《流星馬》第二折:“通事見正旦云:‘也七阿媽薩一來四。’”參閱 方齡貴 《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
程公許名句,多勝亭名句